“很快,满清的权臣鳌少保,就派人奉旨追查,大声训斥责骂”
“当天晚上,孙贼就怒火攻心,大病一场,从此低调装孙子,不敢出府门半步”
巴拉巴拉的,一大堆,两鬓斑白的吴三风,吐词清晰,说的很详细。
没错,身为平西王府的核心,吴应熊又是顺治的大内侍卫。
因此这个吴三风,对满清的朝政大事,知道的非常清楚。
质子这玩意呢,其作用都是相互的,对帝王和藩王,影响都不小。
王室通过质子,可以控制藩王传承子嗣,也能牵制藩王,投鼠忌器。
同样,藩王通过质子,多了不少间谍,也能很清楚朝廷大事,朝廷的政策走向。
当然了,中央朝廷,越是强大,对质子的影响就越大,下面的藩王,越是老实本分,不敢有动作。
平西王吴氏藩王,如今之所以分家,另投大明朝廷。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灰意冷,胆寒害怕了。
义王孙可望,带着那么多情报,还有偌大的影响力,投靠满清鞑子。
如今呢,全家进入了鞑子京城,等同于圈养了,兵马权势,一丁点都没有了。
估计,不久的将来,孙可望也要随风消失了。
定番孔有德,兵败李定国,桂林城破,举家自焚啊,只逃走了一个女儿。
如果,满清有心的话,完全可以从孔有德的家族里,过继一个男丁,继承王爵啊。
平南王尚可喜,那就不用说了,投降了大明。
他的嫡长子尚之信,在满清皇宫做大内侍卫,本来就过得很不错。
得知消息的满清,立马就抄了尚之信,全家发配宁古塔,为奴为婢,永世不得翻身,惨不忍睹。
所以说,被降爵的吴氏军阀集团,害怕胆寒了,要另寻其他的活路。
很明显,满清的当权者,对异姓王非常的忌惮,逮着了机会,就会往死里搞,下手不含糊啊。
“哎呀”
“尚之信,被抄家了?”
“发配宁古塔,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全家为奴为婢,这个啊,是有点惨啊”
“这一下子,朕的因道侯,也得伤心欲绝啊”
“嫡长子啊,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惨了,该死的满清鞑子”
听完讲解后,顶盔掼甲的朱皇帝,好似很吃惊的样子,惊诧惊呼,夸张的不得了。
特别是说那个尚之信的时候,他还时不时的,看向吴三风和吴应麒。
心中暗道,还好吴应熊跑得快,回家继承家业了。
前世的吴应熊,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就是因为跑得慢,最后被康熙逮着了。
最后的结局,那叫一个惨呐,比尚之信还惨十倍呢。
吴应熊和长子吴世琳,被绞死砍头了,其他的幼子,全部阉割掉,丢入内宫做太监。
自此,外宽内忌的朱皇帝,算是彻底了解真相。
眼前的吴氏族人,曾经的关宁军阀,肯定是被满清鞑子,吓坏了。
刚好,在大明朝廷,找到门路的吴氏,才会果断的分家走人。
同时,朱皇帝也是开心不已,自己收一个尚可喜,再收一个吴氏族人。
那满清的孝庄,四大辅臣,更没得睡觉了,天天担心剩下的异姓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