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哧、、”
景阳宫,东暖阁里,看着陷入沉思的朱皇帝,弯着腰的老狐狸吴三风,深吸一口气。
他要进谏了,提出自己的看法,彰显辽东吴氏的利用价值。
“启奏陛下”
“末将认为,川北、汉中和西安,这条路线,绝对不能走”
“末将南下的时候,也是一路观察,边走边看”
“汉中到川北的路线,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大军难于通行”
“沿途的州府县,丁口青壮太少了,土地荒芜,粮草丁壮征集,肯定是个大问题”
“末将一行人,也就是一千多人,沿途关卡重重,硬是走了两个月,才到达这里”
“尤其是汉中到保宁的官道,其实就是羊肠小道,沿途遍布堡寨和墩堡,驻军几百上千人,易守难攻”
没错,他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眼界很宽,自然是走到哪,也会观察一二。
他们这一路,在汉中分家以后,就开始南下保宁府。
所过之处,当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道路崎岖难行。
他和继子吴应麒,既然选择了大明,很自然的,就会设身处地的考虑,担心大明朝廷,从汉中北伐关中。
别看现在,大明朝廷,好像一副国势强盛的样子,一场大败下来,就得原形毕露。
“陛下啊”
“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想当年,三边总督孙传庭,就是利用汉中的山川地理,伏击了高迎祥”
“据末将所知,那时候的秦兵,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三五千人,硬是俘虏了高迎祥”
“三十六营义军总头领,五六万的精锐啊,全是老营老卒子,还有上万的骑兵,一战而没”
“如今的汉中,就有好几千的西安驻防营,还有几千绿营兵,战斗力也不差,一旦堵住了,想回头都难啊”
眼看着,站在前面的朱皇帝,还是不言不语。
老武夫吴三风,有点发急了,担心朱皇帝想派兵北上汉中,于是大声开口劝谏了。
吴氏一分家,他们这一房,注定是没有后退路的,一旦大西南崩溃,全部得跟着完蛋。
当然了,他倒不是担心吴应熊,毕竟已经到了西安。
更何况,仅有的几千兵马,已经起不了什么决定性胜负手,无关大局了。
“呵呵”
“吴老将军,多心了”
“放心吧”
“朝廷有兵部,五军都督府,负责战略部署”
“朕的大军,也是足粮足饷,喂出来的,精贵的很,绝不会浪战”
沉思了一会,朱皇帝才回过神来,瞟了一眼,发现吴三风有点着急的样子。
呵呵一笑,示意他不要急,朝廷的军队很精贵,不会乱来的。
刚才,他倒是真的没想出兵,而是在考虑西安驻防营。
很明显,吴三桂南下川北的时候,带走了几千满蒙汉大军,最后都被消灭了。
但是,朱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帮孙子,竟然这么快恢复了实力,且接管了汉中府。
想了一下,也就释然了,肯定都是旗丁,抚西汉人和包衣奴才。
这些二鬼子,在辽东的时候,就全家投了鞑子,为奴为婢,手上也沾满了汉人的血浆。
所以啊,他是有点担心满清,将来拼死一搏,也要进入爆兵的模式。
“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