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进军列加尔

大宋圣天子 青衣散人 5067 字 2个月前

帝国本土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非常高,但同时,其入门门槛也相当之高。按照标准化指挥流程规定,级别最低的第三类产业必须要有帝国专业部门培训的职业技工四人以上,而且所有一线技工都要达到最低标准工资水平,并保证他们每日三餐无忧。此外,还需要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以应对工人的养老、生病、丧葬以及家庭重大事宜等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人在上岗前还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不允许开设与第三类产业相关的企业。这一规定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严格的把控,无论是忠卫社所属的工联会还是企联会都是如此。一旦被发现有任何懈怠行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将直接面临巨额罚款,而到了第三次,不仅企业会被关停并产,家产会被抄查,甚至会下达忠卫社封杀令。这样一来,当事人基本上在各个行业都难以立足,即使跑到海外,除非是孤身一人前往西方地区的创业区,否则也很难再有发展机会。

所以即便是帝国放宽了对第三类产业的置办标准,但实际上能满足这些标准的人并不多。毕竟要想置办这样一家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以及精力去经营。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得面对各种问题。首先就是庞大的后勤管理团队带来的巨额开支。此外,作为一个新起之秀,想要与那些已经站稳脚跟的大型官方企业竞争谈何容易?

然而,在西方地区情况则完全不同。这里并没有那么多限制条件,人们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且,他们不仅可以在当地销售产品,还能够将其远销至西方其他地区。相比之下,列加尔地区虽然也允许生产,但却被严格要求所生产的产品不得流入国内市场,只能在当地或西方地区内消化。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列加尔当局政府首先出面与帝国财团所属的四海银行达成协议,向其借贷巨额资金以购买土地资源。接着,他们将这些土地租赁给平原开发集团,旨在支持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显然,这一系列操作并非出于善意或无私的目的。

事实上,大宋帝国派遣军队出征并非毫无代价。由于列加尔当局政府无力支付昂贵的军费,他们只能提供大量空旷无人的土地来抵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看似荒芜的土地其实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事先已被勘探确定具备开发潜力或是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

这种安排既满足了列加尔当局政府的需求,又让帝国财团和四海银行获得了可观的利益回报。同时,通过租赁土地给平原开发集团,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对于那些被选中的土地,它们原本可能只是一片荒地,但现在却成为了宝贵的财富之源。这样的策略不仅帮助列加尔当局政府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巧妙地利用了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这批土地作为军费,给了大宋帝国政府,现在又被买了回去。所谓左手进右手出。)

安德鲁城迎来了一件大事——由官方与民间资本合作开办的第一家第三类产业造纸厂正式建成!这座工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变革。

这个造纸厂里,除了少数几位高层管理人员和两名技术人员来自外地,其他三百四十五名员工全是当地居民。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见证着这座工厂的崛起。

纸张作为一种日常必需品,无论在文化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家造纸厂拥有三条不同等级的生产线,分别满足各种需求。其中最高档的纸张用于书写或供贵族享用,价格较高,目前只有贵族能够负担得起;而帝国本土的某些单位则可享受折扣优惠。第二类纸张则是面向中产阶级和一些单位的,除了帝国中央报社和部分官方背景的报纸外,一些较弱地区的官员使用的报纸也是这个档次的。最后一类产品则是人们熟悉的厕纸,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造纸厂将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它还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让安德鲁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一批进驻列加尔地区的第三类产业名额共计三百六十五个。虽然不多,但是需要与还是玩竞拍制度名额,除了一些指定的之外,其他的具体落户到哪里需要竞拍的形式,由于试点的五家挣得盆满钵满,这三百六十五个那是极为的抢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分红是拉拢地方势力以及加强大宋帝国在列加尔地区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帝国产业入驻列加尔以来,取得丰富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势力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与帝国产业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加强了地方势力与帝国的联系。

帝国产业的入驻为列加尔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通过与地方势力的合作,他们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地区的繁荣。这种合作模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加尔地区的经济将继续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而帝国产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区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卡林德堡内,四海银行列加尔分行正式组建,从本行以及兄弟银行调遣了大量的资金,支援并及时向外借贷,收拢公共资金以及相关服务。这看似是一种金融手段,但实际上就是割韭菜。这个年代,割韭菜的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不用担心会割到平民老百姓的命,能被割的起码也是个中产阶级。毕竟在这个时代,普通的中产阶级手上没有一点血债是不可能的。

卡林德堡宫王宫内,伊利一世作为列加尔国的女王陛下,同时也是最大的股东之一,每年的分红让她赚得盆满钵满。她的财富让人惊叹不已,甚至超过了列加尔国的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伊利一世并不满足于仅仅依靠分红来获取财富。她意识到,国家的繁荣需要更多的产业支持。于是,她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发展列加尔国的第三类产业。

她首先从帝国本土购买了一些已经过时的专利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已经过时,但对于列加尔国来说,仍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她派遣了自己信任的人前往大宋帝国学习,这些人在那里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当他们学成归来后,伊利一世开始着手建立列加尔国自己的第三类产业工厂。这些工厂将生产各种高科技产品,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其实,不是没有地方势力想要绕开平原集团自主开厂建设,只是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过,想要自主开厂建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其中的门槛也不低。

首先,第三类产业所用的专利技术,相关的生产线和技术层面全部都在帝国本土。如果想要使用这些技术,就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专利使用权,而且每年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资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买断这些专利技术,但是买断的成本非常高。以最低端的育苗培育技术为例,每年需要支付专利费三十五万两白银,而买断则需要三千五百万两白银。

不过,这些费用对外界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每年帝国都会将一些已经过时、老套的技术向外售卖,卖给本土的价格非常便宜,而卖给海外则贵得能让你倾家荡产。而且,专利技术使用权和技术培养是两码事,需要花两笔钱。

所以,虽然有地方势力想要绕开平原集团自主开厂建设,但实际上并不容易。

西方地区势力也没有闲着,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然而,他们无法像东方地区那样发展第三类产业,一来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条件,二来是因为他们缺乏先进的技术。因此,西方地区只能扮演买家的角色,购买东方地区的第三类产品。

列加尔市场的规模有限,一旦第三类产业增多,就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大宋帝国市场对于西方地区来说是难以挤入的,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西方地区还要与帝国本土的第三类产业市场竞争。如果有当地政府的支持,那么他们的产品可能会好卖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好卖一些。

列加尔的命运被东西两方牢牢地掌控着。西方地区无法像东方地区那样发展第三类产业,只能依赖于购买。而东方地区则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列加尔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却又无法摆脱被掌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