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九闻之,心生好奇,遂与子瑜等共访。至书院前,但见门楣高悬,书“雅婷书院”四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入门则见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书声琅琅,一派祥和之气。
张雅婷闻冥九等人来访,亲自出迎。但见她身着素衣,举止端庄,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冥九观之,心中暗赞。
雅婷道:“诸位乃城中英雄,小女子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冥九笑道:“张院长过誉了。吾等不过尽微薄之力,保此一方平安。闻张院长创办书院,意在培育英才,吾等特来探访,愿闻其详。”
雅婷遂引众人至讲堂,详述书院之宗旨。言及女子亦能顶天立地,为国为民,不应受世俗之限。冥九等人闻之,皆点头称赏。
子瑜道:“张院长高见,吾等深表赞同。然民国之世,风云变幻,世事难料。张院长创办书院,培育英才,实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之举。”
雅婷闻言,心中甚慰。乃道:“子瑜先生言重了。小女子不过尽己所能,为女子争得一席之地。愿此书院能为国培育更多英才,不负先生之期望。”
众人遂于书院中畅谈天下大势,共商治国安邦之策。冥九心中亦渐感宽慰,知世间仍有诸多有志之士,愿为国为民尽一份力。
然世事无常,一日,城中忽传消息,言一军阀势力,正自远方而来,意图吞并此城。城中百姓闻讯皆惊,知此等军阀手段残忍,须得小心应对。冥九等人闻讯而动,知此事关乎城中百姓之安危,须得挺身而出。
众人商议对策,欲保城中百姓之平安。雅婷闻讯亦来相助,言书院中女子虽弱质纤纤,然亦愿为国出力,共御外敌。冥九等人闻之甚感,遂与雅婷共商对策。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终得良策。乃利用城中百姓之民心,联合各方势力,共同抵御军阀之进攻。又令城中百姓皆藏于安全之地,勿轻易外出。同时,书院中女子亦各展所长,或制作军需物资,或传递情报,为抗敌之事尽力。
至约定的日子,军阀势力果如期而至。但见兵马众多,旌旗蔽日,似有不可阻挡之势。冥九等人暗中观察,心中皆感压力。然亦知此事关乎城中百姓之安危,须得奋勇向前。
双方激战良久,胜负难分。忽闻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但见一匹快马正自远方而来。马上之人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众人定睛一看,心中皆惊。原来此人竟是昔日之敌人,今却前来相助。
此人道:“吾闻城中之事,知尔等必有难处。昔日之仇,吾已放下。今愿前来相助,以尽绵薄之力。”
冥九等人闻言心中甚感,遂与之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军阀之进攻。雅婷亦率书院中女子前来相助,或救治伤员,或传递情报,为抗敌之事竭尽全力。
双方激战至深夜时分,军阀势力终因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遂溃败而逃。冥九等人见状皆欢呼雀跃,相互拥抱庆贺。城中百姓亦闻讯而出皆拍手称快,感谢冥九等人及雅婷书院之英勇无畏。
此战之后,冥九等人在城中声望更高,备受敬仰。而雅婷书院亦因此事名声大噪,成为城中女子之楷模。冥九心中亦感宽慰,知世间仍有诸多有志之士愿为国为民尽一份力。
然冥九心中仍念及希怡。虽知二人已成过往,然心中之伤仍未愈合。一日,冥九独自漫步于城中街头,忽见一书店门前聚集众人。上前一看,原来是雅婷书院所出之书籍正在热销。冥九随手取起一本翻阅,但见书中内容深入浅出,言辞犀利,颇能启人心智。
冥九心中一动,忽生一计。乃决定前往雅婷书院拜访雅婷,欲借其才情以解心中之结。至书院门前,冥九说明来意。雅婷闻之甚感意外,然亦知冥九乃城中英雄,不便拒绝。遂引冥九至书院中一静室相谈。
冥九道:“吾闻张院长才情横溢,故特来拜访。愿张院长能助吾一臂之力,解吾心中之结。”
雅婷闻言心中甚奇,乃问:“冥九先生心中有何结?”
冥九遂将希怡之事详述一遍,言及二人虽有缘无分,然心中总有一丝遗憾。雅婷闻之甚感同情,乃道:“冥九先生之情深意重,吾甚佩服。然世间之事,皆有定数。冥九先生何不放下过去,向前看?”
冥九闻言心中甚痛,然亦知雅婷之言有理。遂强忍悲痛道:“张院长言之有理。吾亦知强求不得。只愿张院长能助吾一臂之力,使吾能放下过去。”
雅婷沉思片刻,乃道:“吾有一法,或可助冥九先生放下过去。吾愿为冥九先生写一篇文章,以寄情思。冥九先生可读之、思之、悟之,或能放下过去。”
冥九闻言心中甚感,乃道:“张院长高义,吾深表感激。愿闻其详。”
雅婷遂挥毫泼墨,写了一篇情深意长的文章。冥九读之,心中甚感。知世间之情,皆有定数,强求不得。遂将文章珍藏于怀,决定放下过去,向前看。
自此,冥九与雅婷成为莫逆之交。二人常于书院中品茶论道,共商天下大事。冥九亦借雅婷之才情以解心中之结,逐渐放下过去,重新振作。
冥九与子瑜、凌波、墨轩既保此城,声望日隆,然心中所念,未尝稍减。民国之世,风云诡谲,世事如棋局局新。一日,城中忽传新事,言有一女子学校,名曰“雅婷书院”,乃由一女子张雅婷所创,意在培育才情横溢之女,使之能为国所用,不输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