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古代官员的话体会其中的弯弯绕绕

内侍:大人不要这么多弯弯绕绕,直接一点不行嘛,告诉名字就好,您比较看好哪位皇子成为太子。

官员:所言极是,现在的人啊,说话简直就是废话连篇、阴阳怪气、曲意逢迎、为何就不能坦坦荡荡、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呢。

内侍:那太子你选谁?】

百姓看的正嗨呢,这选谁,这个官员都没有给出答案怎么就没了,自己还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呢。

不少官员在听到太子选谁的时候已经是有点担心祸及自身了,尤其是终于皇上坚持中立的,这一个回答不好可是容易埋下隐患的。

本来还想着好好听天幕的,学习一下,一圈听下来,脑袋瓜子都有点嗡嗡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给出答案啊。

这可真是太好了,简直太适合自己了,这种顾左右而言的做法实在是太适合官场了,委婉表达是官场大多数的交流方式。

小主,

什么心直口快,莽撞无理,那根本就不适合这圈子,说话要圆滑,不给人留下话柄,轻易不要戳人心窝子,免得言语间就把人给得罪了。

天幕上的这个官员简直就是吾辈楷模啊,说话留三分,不怕说不到重点,就怕只让你说重点啊。

尤其是储君是谁,那是一个大臣能决定的吗?

万一个没说对,以后指不定得罪人被穿小鞋呢。

说对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幸运的事情,皇上要是误会自己站队了,那不用等以后从龙之功,自己现在就很危险,未必能有以后啊。

刘邦心里也不舒坦,自己的大臣倒是没有这样打太极,但是支持刘英这个嫡子,自己连问的机会都没有,其他皇子目前都没有什么一争的能力和勇气,就连未来的汉文帝刘恒,自己哪怕亲自出手扶持,也未必能赢得了刘盈啊。

李世民专心看着天幕,自己可不愁太子的问题,也不会拿来问大臣,哦,想起来了,天幕说过自己问过大舅子长孙无忌,那不重要反正现在还没问了,太子就是李承乾。

赵匡胤倒是有想法,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不如问问谁更适合太子,看看大臣的意见,然后先好生教导着。

朱元璋可没问过太子选谁好,谁要是敢说太子不好,自己都要考虑一下这人的死法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太子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再想想老四朱棣,有点心塞。

朱棣时期,自己倒是试探过杨士奇等人,可惜这些都是坚持支持太子的。

杨士奇也想起了皇帝曾经对自己的问询,心中感慨自己不后悔直接表达了对太子之位的态度,太子乃是储君,国之根本,不能动摇啊,汉王比起太子,终究还是差了几分火候。

朱瞻基一朝,原本已经是太子的朱祁镇已经没有问询的资格了,不过这朝代的大臣倒是不介意皇上朱瞻基对于太子之位的看法,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一定好好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对着朱祁钰就好好夸一夸吧。

顺治帝福临心中虽然康熙做的挺好的,但是皇贵妃董鄂氏和皇四子的真爱滤镜开的实在太大,福林自觉自己和董鄂氏的儿子资质绝对在诸位皇子之上,若是两人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肯定做的比康熙还好。

如果这个孩子能够平安长大,再来做这样的想象吧。

如果是一废太子后的康熙问了这个问题,满朝文武可能真的没几个敢回答这个问题的。索额图的下场还摆在那里呢,康熙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只有自己决定,皇子、臣子、奴才去遵命的份。

康熙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不语,养子如狼,这群儿子真是没一个安分的。

【官员甲:刑部新来的几个官员,仗着关系硬,不好好工作也就算了,还欺负同僚。你是不是帮那个受欺负的出了头。

官员乙:大人也知道这件事情,被欺负的那名官员,平时工作认真,却被几个关系户嘲笑。

官员甲:你们平时接触很多,你就没有发现那位官员眼中有一些狠劲。

官员乙:大人也知道这位官员啊!

官员甲:有些印象。

。。。。

官员甲:听说你平日在职的时候总是被同僚欺负,可有此事?

官员丙:怎么会?不过是我们之间的玩笑话罢了。

官员甲:我把你的职位升上一升,以后谁敢嘲笑你,就是在嘲笑我。

官员丙: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