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多事之秋

大明危局 老文说 5222 字 2个月前

老皇帝朱棣在朝堂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心的哈哈大笑,看着众文武,打趣的说道:“阿鲁台这大漠里的老鼠也总算被脱欢这狐狸咬了一口。真是大快人心啊!每次朕一去他就躲进大漠里,朕一走他又出来袭扰,着实可恨!诸位爱卿阻止朕立刻发兵北伐之时,朕还心有不忿,现在看来,众爱卿真是神机妙算啊!他们鞑子自己居然打了起来,阿鲁台这次损失不小,下月再度北征,就该是彻底铲除阿鲁台的时候了。”众大臣一时面面相觑,这下可好,原先私下约好快到三月之期的时候再找借口合力劝阻皇帝北伐,可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还能如何劝阻?

退朝之后,几位内阁大臣回到上书房,刚一坐定,杨寓就开口说道:“陛下下月亲征北伐看来已成定局,我等还是赶紧着手安排的好。”金幼孜也点点头道:“是啊,国库和太仓刚刚渡过难关,尚不知今秋收成如何,这一去又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是要好好安排筹划。”

杨荣却摇摇头:“钱粮再紧,始终还有办法筹措,倒是我们正在着手的事,变数重重,士奇你真的还是决定不告诉陛下?”杨寓说道:“正因变数重重,我们才要自己担待,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还未可知。陛下疑心之重已经不比以前了,又迟迟心意不决,还是不说的好,此事若有差池,由我一人承担便是。”

杨荣起身慷慨说道:“士奇何出此言,此事是我这首辅起的头,哪有反而置身事外的道理?”金幼孜也起身道:“内阁本是一体,此事自然是一起承担。”看着二人,杨寓欣慰的起身抱拳道:“好,为大明江山社稷,我等一齐承担!”

正在这时,一个官员气喘吁吁的匆匆跑进来哀嚎道:“三位阁老,不好了,出大事了!”三人一怔,一看是自己的学生,金幼孜眉头微皱:“仲常,出了何事?坐下慢慢说。”

落座奉茶后,这位慌里慌张进来的权谨权仲常大人端起茶杯连喝了几口,放下茶杯后,摇摇头叹息一声说道:“下官原本就不愿做官,得陛下体恤,让下官掌管光禄寺,原想只要供给得当,也算是与世无争的闲差,可谁知道我这清水衙门现在却变成了太子和汉王两位殿下争斗的中心,今天这事只是开头,肯定是没完的,下官还是辞官回乡侍奉老母吧。”

金幼孜看他说到太子和汉王心想应该不是小事,却偏偏又说的没头没脑,自己这个做老师的也觉得煞是没面子,当即呵斥道:“身为朝廷命官,哪里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你这又说的不清不楚,让我等如何为你做主,你速将出了何事详细道来。”

权谨这才平静下来,略想了想,才说道:“马上就是中元节,各府都要祭祀,汉王每年都要大张旗鼓祭祀战死的同袍,由光禄寺出祭品也是惯例,可今年,太子一直在监国理政,前几日汉王府刚刚将祭品礼单送来,太子府主簿就前来传命,因国库空虚,光禄寺不再提供祭品,各府也当力行节俭,以水酒清香祭祀,为作表率,太子府带头如此。

昨日,下官差人将太子旨意和汉王府礼单一并送去,却不想汉王大发雷霆,今日更是亲自到光禄寺责骂下官,说是别人如何他不管,如果下官敢误了他祭奠死难的军中同袍,别说他不答应,满朝的武将也会将光禄寺踏为平地,下官如何担得起这么大的干系,又是两头为难,想来想去,只有来求几位阁老做主,救救下官。”

杨荣一听,愤然拍案道:“岂有此理,太子府旨意乃是内阁一致通过,陛下御笔朱批的,汉王如何跋扈至此!”监管礼部的金幼孜也说道:“是啊,汉王每年四祭花费甚巨,可陛下也是军旅出身,对汉王此举一贯并未有异议,礼部也是有苦难言。”

杨寓沉思片刻,开口说道:“陛下并未有异议,也就是说也并未表示支持,只是沉默而已,这次的限制中元节浪费,虽是太子提议,也是陛下批过的,那陛下就是明知道会和汉王的大肆祭奠矛盾却还是同意施行!这就好办了,我等即刻再拟奏章,以北伐大战在即,所需钱粮巨大,各府祭奠当力行节俭为由,光禄寺今后不再供给任何祭品,陛下有东厂探子,不可能不知道此事汉王是针对太子去闹的,若是奏章批了,陛下的态度就清楚了,颁下圣旨,汉王谅也不敢再闹。”

权谨无奈的看看三位内阁大人说道:“可如此一来,汉王和太子不就结下仇怨了么?”杨荣气的一声冷哼:“好个权大孝子,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算没有此事,你当这二位就没有仇怨了么?”作为老师的金幼孜无奈的苦笑着摇摇头:“首辅无须动气,我们这位权大人就是如此,只是他也说到了一点,我们还是需要防范汉王借此生事,攻击太子,毕竟,他身后站的是大部分的武将和军中老兵。”杨荣点点头对权谨说道:“你先回去吧,此事,自有我等去解决,你就安心管好你的光禄寺就是。”权谨唯唯称谢告辞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良久,杨寓才悠然说道:“刚才还说道此事,此事就来了,陛下心意不决,才是乱象的关键,再任由如此斗下去,别说太子和汉王,就连朝中的文武都快要结仇了。”杨荣也说道:“是啊,本朝起于江湖,立于江湖,焱教、丐帮这些有功于开国的帮会自不必说,现下就连汉王一手建立的天狼帮、太子府笼络的天机阁势力也越加庞大,长此下去,下一步就该是街头开打了,我大明,岂不要成了史书上的笑柄?”

闻听此言,其他二位大人也哑然失笑,杨寓开口说道:“首辅大人言重了,朝堂江湖,本就是一体,你身为首辅兼管刑部,哪里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切莫自己气坏了身体。”杨荣也摇头一笑:“本官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气不过啊,我大明危机重重,却仍然朝堂江湖一片乱像,正是因为本官兼管刑部,才知道的更多,也气的更多,让二位见笑了。”三人相视一笑,无奈摇头。

~~~~~~~~~~~~~~~

内阁的奏章送上去三日后,老皇帝便发出了诏令,而且远远超出了三位大人的预想,诏令中直接严令从今后各府祭祀人员物品不再由由礼部供给,各府祭祀也当厉行节俭,不得铺张浪费,三位大人一边暗呼庆幸,看来皇帝还是清醒的,一边也着手防范汉王的反击。

可这一次,内阁却猜错了。汉王接到诏令后却没有想象中的暴跳如雷,反而招来智囊蒙禹一起进了密室,一落座,汉王就赞叹的问道:“蒙先生真是又对了,父皇还是没有太大的动摇,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蒙禹微笑着摇摇扇子说道:“就是因为殿下不信,属下才拿这个小事试一试,若是陛下只是斥责殿下几句,那就大可放心,可陛下却直接下了诏令,此事就需谨慎对待了。陛下虽私下授意传位于殿下,可去年北伐并没有带殿下去,今年似乎也没有这个意思,而且太子监国理政一直没有取消,虽说殿下掌管京师大营,可只需陛下一道圣旨,这些武将们谁敢抗旨?”

汉王点点头,无奈的说道:“是本王错了,太高估了父皇的信任和承诺。没有按蒙先生既定的步骤进行。还请蒙先生勿要见怪。”蒙禹赶忙施礼道:“殿下言重了,属下本是落第的腐儒,高不成低不就,却得殿下赏识依为臂助,士为知己者死,属下只恨自己才具不足,不能早日助殿下达成心愿,哪里会有怨言。殿下问接下来如何应对,属下斗胆一提,望殿下恕罪!”蒙禹说罢,眼神坚定的看着汉王。

汉王也皱眉凝视着蒙禹,片刻才摇摇头说道:“说出来就是死罪,你还是不要说了,你的意思,本王明白,真有万不得已那一天,本王自当效秦王故事!”蒙禹立刻翻身下拜,一声“汉王殿下!”喊出口,却已经哽咽了,这样的汉王,叫他如何不诚心辅佐,如果汉王让他说出效法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一旦有事,可以完全推到他身上,起码汉王自己还有可免一死的机会,可汉王不但知道他想说什么,最后还选择不让他说而是自己说出来。这样的明主,自己是何其有幸能遇上?

汉王扶起蒙禹,和蔼的说道:“蒙先生的一片赤诚之心,本王明白,本王之前否决你的提议也不是觉得父皇一定会传位于我,只是本王一生征战,总觉得要战胜敌人就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对手!何况现在本王还有胜算,自是不愿用那般手段。方才所说的那一天,也需得是在本王确认父皇完全无意于我之后,这大逆不道之事,本王能不做,就还是不做吧!”蒙禹也被汉王感染的来了豪气,朗声说道:“殿下雄心,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重新铺排,助殿下堂堂正正的夺回储位!”

~~~本文为长篇历史小说《大明危局》第一卷·第十二章,如果觉得还不错,敬请点下方蓝色书名加入书架订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