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策今年抓回来的羊都是半大的,一只刚刚长出小角的公羊,和两只母羊,剪下来的羊毛很硬,有两只杂毛的,灰、棕、白掺杂在一起,另一只是红棕色的,羊毛不多,姜娅便把所有的羊毛都收到一起存放。
如今闲下来,便都找出来,放到外面通通风,等午后便带上一篮子去了王老伯家,王大娘善女红,纺线、织布、绣花、裁剪、制衣样样都拿的出手。
王家人口简单,老两口只一个儿子,也早就娶妻生子,还给家里添了两个孙女,王家父子两个都是种地好手,家里人口简单,粮食危机并不大,搬到山上后,他们要了三间地窨子,老两口带着孙女们住一间,小两口住一间。
王大娘的纺车并没有带上来,住到山上以后,外面有儿子往家划拉东西,家里老头子和儿媳妇在忙,又没有家禽要喂,她除了看孙女外就没事儿干了。
她在纺车和织布机前坐了大半辈子了,一时闲下来她自己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儿,便自己做了好几个纺锤,前几天找了擅长做木工的刘家兄弟给重新做了一个,纺锤转动起来,她自己也跟着自在起来。
姜娅带过来的羊毛没有细分,粗毛、细毛和绒都在一起,等听说了她要用粗毛线织毛衣,王大娘便来了兴致,叫她回去把家里的羊毛都带过来,自己则用梳头的篦子把带过来的羊毛先梳理一遍,然后叫王大过来把弹棉花的工具找出来放到院子里。
午后的外面阳光很足,但吹过来的风是冷的,姜娅很快就把羊毛都带过来了,还给两个小丫头带了一碗野草莓和树莓混在一起的罐头。
王家婆媳坐在一起帮着她梳羊毛,王大哥在灶屋修理农具,两个小丫头在屋里跑来跑去,却不显吵闹。
对于她端过来的吃食,王家人都没推辞,接过来给两个小丫头一人喂了两个,她们俩高兴的跑过来抱着姜娅的腿喊着谢谢姑姑,姜娅则笑着一人捏了把两个丫头的小脸蛋。
梳理过的羊毛稍稍有些柔软,等王大哥弹过以后就更显蓬松了。
王大娘新做的纺车还没有用,实在是没有那么多原料,虽然羊毛也不多,可也够她过瘾了,她把纺车和纺锤的用法都说给姜娅听,等她过足了瘾又让姜娅上手操作一番,姜娅是看出来了,王大娘是真的热爱。
等姜娅带着王大娘送给她的两个纺锤和纺好的2团羊毛线团回到家时,日晷已经走了3小格了。
蒙策也不知去了哪里,前前后后的找了一遍也没见人,便不再管他了,等他回来时天都要黑了,吃过饭才告诉她,他是去了郭里长家了。
到山上已经月余了,此次下山一是要看看山下局势如何,二是十月初一要到了,这天是寒衣节,大家都想下山去祭奠一番,还要到镇里买些日用品,回来时还要把山洞里最后一批粮食挑回来。
屋里点起两盏油灯,姜娅开始给蒙策收拾东西,从穿戴到吃食,事无巨细的一一打理好才作罢。
九月三十早起,天公却不作美,风非常大,吹过树林呼呼嚎叫着,吹到人身上,真是刺骨的冷,他们原计划14岁以上男人都跟着下山的。
可这天阴沉的厉害,便临时决定几家年纪大的老伯和17岁以下的男孩都留在家里,最终留在队伍里的有15个壮汉,挑着担子,拿着武器,背着干粮出发了。
留在山上的人则紧闭大门,在围墙里面等待出门的人归来。
他们这一行人走的却并不顺利,出发不过两个时辰便下起大雪来,好在风停下来了,他们又脚步不停的一直往前走,便感觉不到怎么冷了。
雪一直没有停下的趋势,他们走到山洞时天都黑透了,李贵先上去往下放绳子,然后又从梯子上爬下来确定没问题才让大伙一个个的爬到山洞里去。
洞里还有一些木柴,先上去的人先把火点起来,拿出背篓里装雪的陶罐放到火上,又陆续掏出干粮,等水热了直接把干粮放到水里煮了吃,这样又顶饱又解渴。
等到坐下来才觉出累人的很,真是一动都不想动,甚至连饭都不想吃,要是山洞里没那么冷,个个躺地下就能睡着。
等吃过饭,稍稍缓了缓,大伙儿又行动起来,一部分人把山洞里留下的粮食稍稍往山洞口移动一些能给他们挡些风雪,这个距离即不能让下面的人在远处能看到粮食,又能让他们十几个人在里面能躺下休息。
夜晚的山里并不安全,蒙策带着既有武力值又机灵还有经验的张大牛、李富、李贵、还有姜松在林子里捡柴火,得攒够一个晚上两个火堆的用量才行。
天亮前,蒙策又带上他们四个拿着武器往山下去了,他们并不知道山下情况如何,贸然都下去,万一情况不对,想护住他们一个不掉队那是难上加难,因此他们要先去探探情况。
下山的路虽然没有多远,但此刻风雪交加,刮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一路到山下,就是常年在山上活动,体力耐力最好的蒙策都累的够呛,更何况其他人。
到山下的时候天已经亮起来了,他们几个稍稍休整了一下,蒙策拿出了姜娅给准备的油炒面,一人抓了几把,就着地下的雪吃了个半饱,才提高警惕的朝着村子走去。
虽然隔着风雪,可越走离村子越近,他们也渐渐看清了村子的样貌,除了蒙策,其他四人朝着村子的方向都跑了过去,此刻风刮到脸上变成了刀子,雪落到脸上化成了水珠,顺着脸颊滑落,出现在眼前的村子不再是村子,它变成了一片废墟。
羊毛去年也攒下来一些,洗过晾干后都收了起来,但时间久一点就会散发出很浓的膻味,姜娅又不想扔掉,便把水烧热,把羊毛放进锅里煮,果然煮过晒干再储存起来就没有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