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老丈人的过去

马小帅惊讶的发现,最开始的起因,仅仅是因为椒油的费用花销。国子监原来有吃食堂的制度,在宣德三年以后就停止了,本来呢,是按人头分配胡椒、香油,都是食物发放,对于一个人而言,分量非常的小,大概也就花椒5分、香油3分,半年一发。官吏和学生的份额不一样,这个肯定是有差距的。

在正统七年的时候,国子监当时的负责人李时勉觉得发放东西太麻烦,干脆就发钱吧。这钱呢,还是来自于北京的税收,每年的学生人数不一样,钱也不一样。

马小帅惊讶地发现,当一个人离职的时候,或者说这个学生离开的时候,他们本来应该发放的,因为人已经走了,就留下来了。

一个人确实不多,但是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钱慢慢地就变多了。管理人员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就被充公,学校里有什么事情,拿这个钱花了。

有的人就动起了歪脑筋,想办法弄进自己的口袋,当时的负责人李时勉,用这些钱来给贫困学生发福利,获得了非常好的名声。

但是在成化二年的时候,国子监负责人就换成了邢让。这可是翰林院出身,非常不服气前任校长,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本来可以申请经费的事情,比如修房子,制作东西,就选择不申请了,因为手续太麻烦了,直接拿这点钱花多方便。

这个人动了歪心思,他不做账,到底花了多少,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嘴巴说,干了三年多,这个邢让升任礼部左侍郎,看来在这个职位上没有少捞钱,所以才有钱去活动。

马上就有一个新的负责人陈鉴,这个人呢,也不愿意更改,毕竟翰林院是一个清水衙门,好不容易有个捞钱的机会,前面的人这样做了,后面的人依葫芦画瓢,我也这样搞,出事儿了,又不是我的责任。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当时的这种纸钞,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力,大多数人还是使用铜钱,再加上每个人又没有分多少,纸币又容易损坏,所以大家都没有拿着当回事儿。

但是现在发现不一样了,因为成化初年,这个纸币可以换成铜钱,大伙就有意见了,当官的贪污腐败,还不让我们说两句话了,你们还讲不讲道理?

Tip:收藏+分享朱重八,哪里跑,我是你小舅子,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