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天开始,张三顺夫妇便托人帮忙打探消息,孙氏和文氏则是跟王婶子旁敲侧击的打探姑娘家的情况。经过数日的努力,终于在几天后打听到了一些大致情况。

姑娘是大河村的,叫茹儿,是周家独女。说起这周家,祖上也是读过书的,就连周父虽没上过学,却也是识得几个字的。

他们一家是几年前逃荒过来的。不幸的是,祖父祖母没能熬过去,相继病逝在逃荒途中。大伯在路上被流民所伤,重伤不治而亡。大伯娘心灰意冷,索性自卖自身,留下些许银钱给一双儿女,自己给大户人家做妾去了,大伯家的一双儿女则交由周茹儿的爹娘照看。

周母在生茹儿的时候伤了身子,因此他们把大伯家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女来照顾。

好容易来到了河东县,赶上县衙开仓放粮,还肯安置流民,就听从官府的安排在大河村安顿了下来。

周父身子本就不是很强壮,逃荒路上又受了伤,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一直没有好利索,也留下了暗疾,现在常年都需要吃药。

周母温柔贤淑却天生怯懦,没有逃荒之前在家相夫教子是个好妻子,但在逃荒途中却立不太起来,若不是周大伯和周父,说不得会被人牙子抢走都不一定!即便这样,也是受到了惊吓,即使现在已经安稳下来,却也还是常年不敢出门。

茹儿作为长女,弟妹又还小,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肩负起养家糊口、支撑门户的重任。原本的娇娇女也不得不让自己坚强起来。也是因此,以前的娇娇女现在变成了泼辣果敢的姑娘。无论是操持家务还是处理外事,都能游刃有余,听说这姑娘还识得几个字哩!

不过,因为周家是外地过来的,大河村的村民都很排斥他们,他们一家经常被村里人排挤欺负,弟妹都没有孩子跟他们玩,所以懂事的经常在家里陪着周母,帮姐姐在家里干活儿。大河村人都说周茹儿命硬,以至于都过了及笄之年,却没有一个媒婆上门提亲。

王婶子也是因为之前去大河村给人家说媒的时候被一家人家为难,闹到了大街上,看不过眼的周茹儿仗义执言,虽说最终没有说成亲事,但好歹没有吃到什么亏。王婶子心存感激,多方打听下,感觉这姑娘真是不错的孩子,只是受家庭拖累,这才想着把她说给大柱,也算是回报这姑娘的帮忙。

大柱听说这些以后,不禁有些好奇又有些心疼。

倘若福宝知晓大哥如此想法,内心必会吐槽:“这便是好感的起始啊!自己或许很快就要有大嫂啦!”

张三顺和刘氏看法基本一致:低头娶媳,抬头嫁女。家世如何张家不在意,自家也就不过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只要姑娘人品没问题,肯好好过日子,张家就没啥意见。家境张家就更不会在意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难道娶个媳妇还要贪图人家的嫁妆不成?男人自然是要撑门立户,让自己的媳妇儿过上好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