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猜测很准,张宪确实没有什么兵力损失。
整个交战过程充满了离奇的味道,当他拉出2艘重巡的时候,高桥伊望果断选择撤退的同时就意味着战事终结了。
扔下一群陆军躲在船上,结果必然是不言而喻的。
不管陆军多强,你让他上了大海,登上了运输船,他们的命运也便交给了大海。
显然这一次大海没有眷顾他们,一个个成为了海下亡魂。
入夜时分,军队、水手、苦力等集结在近海区域,趁着涨潮退潮,打捞日军丢弃的武器装备,还有遗弃的沉船。
更要兼顾持续的击杀妄图逃脱上岸的家伙,两万多鬼子掉在这片海域,有的还活着,被海浪一卷也便没了踪影。
人力对抗大海,显得渺小不可闻。
浅水区交战的另一个好处是沉船方便打捞,第一战区手上的船只终归是少数,军舰上的武器跟设备都是拆卸价值的。
尤其是驱逐舰上的舰炮,我们自己造不出来,从沉船上拆卸后,既可以转用到要塞炮上,也可以拿来装到别的舰艇上。
张宪掌握了沪城造船厂,以原有的技术水平是可以打造千吨规模炮舰的,也有制作万吨商船的案例。
底子虽然薄,总算还有些底子。
将这些重要的工厂拿到手中后,只需重新调理,就可以保证内河舰艇的供应。
造不了军舰,还不能造一些炮舰、鱼雷艇、布雷艇吗?
小型舰艇多了,也可以辅助近海防御。
沪城造船厂也算是挺有历史的,确实出过万吨巨轮,不管是组装也好,还是美利坚的技术也罢,它终归是能打造出来。
造船业的底子摆在这里,只要拿到一些新的设备,拿到分享的技术,打造千吨排水的驱逐舰是没有问题的。
张宪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吞掉租界内各国积累的票子后,可以趁机扩充沪城造船厂,使其具备打造驱逐舰、潜艇、炮舰、小型舰艇的能力,以及修缮大中型军舰的能力。
接下来的战场一定不是内地,而是大海之间。
如能赶上这股风波,在小日子跟美利坚交战之前拉出一支不可忽略的远洋舰队,那么张宪的第一战区就具备了当棋手的资格。
所以说租界很重要啊,这群洋大人所创办的洋企、洋行,赚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指挥部内,宋大壮被叫了进来,这小子多多的磨练了一段时间,也跟着张大彪学了两三个月,也算半出师了。
现在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暂编1师,封锁租界,准备向租界内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