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殿试结束

一晃三日转瞬即逝,李冷萦再次开口询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海棠,尚书府还是没有人送花过来吗?”她的眼神闪烁,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海棠闻言,为难地点了点头,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小姐,木公子此刻正抓紧准备殿试,今日大公子不也是早早地就去了皇宫吗?这些时日对木公子而言很是重要。”

李冷萦听了,眼底闪过一抹落寞,但她还是努力挤出一丝笑意,试图掩饰自己的失落。“你说的对,他们现在肯定很忙。”她的声音轻柔,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海棠哪里看不出她家小姐的心思,她轻声提议:“小姐,今儿要不去尚书府看看木小姐吧,没准晚些时候还能看到木公子呢。”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希望这个提议能让小姐开心起来。

然而,李冷萦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自己之前被忽视的那一幕,她摇了摇头,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决:“我不想那么主动,晚晚也需要静养,每次看到苏家小姐也在,我就不太舒服。”

海棠听完后,便没有再劝,只是默默地陪在李冷萦身边,希望能给她一些安慰和支持。

而此时,太和殿内气氛庄重,李忠当着众人的面,声音洪亮地宣布:“宣,进士们上殿!”随着他的声音落下,等候在外的前十名进士一一踏入大殿,他们的步伐稳健,神色庄重,显然是对这一刻充满了期待。

楚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进来的几个年轻人。他的眼底闪过惊艳之色,特别是走在最前头的两个进士,木卿羽和古初言,他们的长相比之他的三个儿子也毫不逊色,身上的气质更是颇为不凡,让人一见难忘。

“微臣木卿羽,参见陛下!”木卿羽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他躬身行礼,动作规范而有力。

“微臣古初言,参见陛下!”古初言紧随其后,他的声音同样洪亮,透着一股不屈的傲气。

其他几人也是同步行礼…

楚帝先把目光牢牢锁定在木卿羽身上,他在心里念叨了木卿羽三个字,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子,不知实力如何,但看他的气质和神态,绝非池中之物。

然后,楚帝的目光才转到古初言身上。他想到御史府的背景,心中不禁叹了口气。不看也罢…

随后,楚帝开口给出了问题:“攘外必先安内,如何实施?”

楚帝的目光在进士们身上扫过,最后手指轻轻一点,指向了站在第一排第三个的黄景仁。“你先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显然是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见解。

黄景仁虽然有些意外陛下会直接点自己先回话,但他迅速调整了心态,在心里思索了片刻,才开口回答:

“陛下,微臣认为,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要稳固朝内政局,确保内部稳定,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侮。而政治稳定,顾名思义,只有政治清明、政权稳固,才是国家牢固的基石。如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落,便是因为内部政局不稳,导致外敌趁机入侵,最终走向了衰落…”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显然是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

木卿羽听着黄景仁的分析,心里不禁暗自点头,同时也在心里做着补充,准备等会儿轮到自己时,给出更加全面的答案。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楚帝在听完黄景仁的回答后,竟然把手指向了自己身旁的古初言。“古初言,你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古初言微微行礼,然后起身回话,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微臣还有一言要补充。自古所言,民贵君轻,民众乃国家之根本,自是国之要事。民间经济繁荣,乃是安内的重中之重。只有百姓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民生经济的深刻理解和关注,朝堂众臣纷纷点头,对古初言的论策表示认可。

楚帝也微微点头,对古初言的见解表示赞赏。然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木卿羽,这个一身清贵的年轻人。“木公子,你的看法呢?”楚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木卿羽把手背在身后,侃侃而谈:“安内不仅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除了最基础的减轻赋税,还需要开发农作物的产量,落到实地。只有农业稳定,国家才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才能应对各种危机。另外,黄河一带的水患治理也是分外重要,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同时,完善的任职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世家掌权控制的江南就是不小的隐患,必须加以改革…”

木卿羽用词犀利,但是每一点都点在楚帝的痛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担忧。

百官们听着木卿羽的论述,虽然不敢多说,但是内心却对他的见解表示赞赏,这个愣头青胆子很大,知道的也不少!

而楚帝更是龙颜大悦,他忍不住赞叹道:“好!说得很好!木卿羽,你的见解独到,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思考,朕很欣赏你!”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木卿羽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见解,赢得了状元之名;古初言则以其稳健的论述和出色的表现,得了榜眼之名;而黄景仁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成了探花。三位进士的才华和表现,让楚帝和朝堂众臣都为之赞叹不已。

一晃三日转瞬即逝,李冷萦再次开口询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海棠,尚书府还是没有人送花过来吗?”她的眼神闪烁,似乎在期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