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靶子。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623 字 2个月前

面对宫中来使所言之“亩产两千斤”之奇物,他难以置信。

“此数虽有夸张,然七八百斤亦非虚言。”

赵吏悠然剥薯皮,旁置《番薯种法》一书,乃徐光启所着。

“若真如此,此物实乃救民于水火之圣物。”孙承宗虽心存疑虑,却难掩期许。

赵吏轻笑:“即便有所出入,皇恩浩荡,意在试种。况番薯本轻,二百余斤种子,亦能播撒希望。”

言毕,赵吏又提及钦天监新历,欲在辽东试行,以期天时地利人和,共促民生繁荣。

"廿四节气竟已重订?"

孙承宗闻讯,神色微动,急切探询。

大明历法,久待革新,廿四节气亦显疲态。诸多饥荒之源,皆因农时失准,致田畴荒芜,颗粒无收。

"确是重订,然其精准与否,吾亦难断。"

赵吏耸肩而答,与孙承宗交情匪浅,自朱常洛东宫时代便已相识,言谈间尽显随意。

"倘若不准,吾即书函钦天监,令其再行修订。"

赵吏续道,"此番辽东之行,鞍山铁厂乃重中之重。皇恩浩荡,赐银五万两,所需器械皆已备齐于京,只待杨转运使送达。"

"鞍山铁厂之务,尚需孙巡抚鼎力支持。"

"此事自当尽力。"孙承宗颔首应允。

"辽地百姓,耕织非所好,若以挖矿为业,或能安其心,稳其志。"

此语一出,既显智慧,又含深意,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夜阑人静,辽东兵马名册在掌中缓缓翻动,良久,熊廷弼轻叹一声,将其搁置一旁,深吸一口寒气,叹道:“此番耗资,真乃浩如烟海。”

七万六千勇士,非昔日虚报之数,实乃麾下雄师之确凿。

然兵士之中,良莠不齐,亦属常态。直至皓月当空,熊廷弼方搁笔,此乃遵皇命,重构辽东军镇之宏图大略。

又取孙承宗之奏章,请其署名,熊廷弼面露难色:“卫所改制,县治新设,治理之难,非独吾辈所忧,辽东上下,皆感棘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卫所,乃大明之基石,沿海之崩,倭患肆虐;九边之溃,养兵耗资;辽东之败,奸奴猖獗。

今朝廷欲撤卫所,整军备,熊廷弼虽心向之,然后续治理之繁,实乃辽东上下共苦。

田亩皇恩,军户承之,然户口编籍、屋舍器具,皆成难题。

辽东战火连绵,国事为先,暂压众议,然人心浮动,隐忧暗藏。

更兼辽东与京畿同病相怜,人才匮乏。京城因万历之怠政而人荒,辽东则因战火与士子逃逸,成为识字者稀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