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能出差的徒弟才是好徒弟

王胜文沉吟了一下说:

“那我就说了,按照目前的形势,感觉你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年生产三万吨食用酒精的生产线比较合理,选择以地瓜干和玉米做主要原料,至于高粱,就全部留给原来的生产工艺吧,做出来的原酒,可以用来调节蒸馏酒的口味。”

邱厂长显得有些急切:

“那,你说说需要多大投资!”

“哦,投资这个问题,需要等工艺路线图出来以后,进行具体的匡算,但是大体上来说,每年一万吨酒精大约需要投资一百万元。”

潘科长也在思考:

“王厂长,那我们要是上一套五万吨的酒精生产线怎么样?”

“五万吨生产线大约需要投资四百万元,但是后期的原料供应得想办法解决,毕竟目前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算太高,大规模使用玉米原料,还得从东北地区调用。”

邱厂长还是比较稳健:

“潘科长,我感觉还是按王厂长的建议,先建设一条三万吨的生产线,如果以后需求量大,那我们就再搞一条。王厂长你说呢?”

王胜文点点头:

“目前三万吨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就不能在这儿搞了,去南边或者西边搞比较合理,南边是玉米的主要产区,西边是地瓜的主要产区,两边都有优势。”

大家又喝了几杯,邱厂长终于下了决心:

“王厂长你说怎么办吧,我们去操作。”

王胜文认真想了想,看向徐慧珍:

“徐经理,我们目前和化工日报有出版协议吧,我估计他们会把食用酒精生产归到食品这一类,所以你们得考虑一下是不是通过食品工业日报把这个协议订下来,还是通过他们两家共同进行?”

潘科长问:

“这有什么说法吗?”

“当然有说法,工艺是属于化工工艺,产品是属于食品工业,所以两当面都要考虑,工艺过关了,产品也要过关,说不定如果我们成功了,以后国内蒸馏白酒的标准就按你们厂的标准制定呢。”

邱厂长和王胜文碰了一杯:

“王厂长,咱有把握吗?”

王胜文点点头:

“有把握,我们这里出了工艺路线图,他们化工日报的人肯定会找专家给你们论证,新工艺肯定需要论证和验证,反反复复几次也说不定,越是论证,在专家中的知名度也越高,你们越容易跟上级要钱,对你们以后的产品宣传效果也越好,说不定通过几次论证,你们产品一出来,就已经是知名产品了。”

潘科长毕竟是搞技术的,考虑问题比较全面:

“那建设难度大吗?建设周期是多少?”

“建筑物的建设周期和锅炉安装时间我们控制不了,但是设备的制造周期只有三个月,我们红星试验厂就可以给你们加工生产,我们也可以派人直接给你们安装。”

徐慧珍说话了:

“那我们的保密协议怎么签?”

王胜文看了一眼邱厂长:

“邱厂长,生产工艺我们就不签保密协议了,可以在全国各地推广。但是设备我们得签,你们可不能随便拆卸我们的设备,这设备一拆卸,再组装起来的话,效果可就不好了,你们能保证吗?”

“没问题没问题,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生产开玩笑吧。潘科长,和报社的保密协议尽管签,人家王厂长这边也得保证自己的利益。”

王胜文摆摆手:

“这个还真不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是红星试验厂的利益,试验厂把生产酒精设备的生产线搞起来,我得保证工人们能吃上饭,光拿国家的工资没活干可不行。”

邱厂长听完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说的没错,工人得有活干。王厂长我们明天就去报社和你们签三方协议,你看这技术资料?”

“邱厂长,潘科长,你俩要是连喝三杯,我连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都给写出来怎么样?这个不收你们的钱。”

王胜文当然有底气说这话,两种文件在神识空间里都是准备好的,把名字改过来就行,根本不费力气。

邱厂长二话不说,拿过酒壶自斟自饮,连干三杯,然后还把酒杯倒过来给大家看:

“潘科长,到你了,人家王厂长可是为你写的这些东西。”

潘科长也拿过酒壶:

“王厂长、徐经理,我可是要喝了啊,你可得说话算数。”

徐慧珍点点头:

“王厂长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于丽终于说话了:

“王厂长,人家都喝了,我们也陪一杯吧。”说着还拿起酒杯和王胜文碰了一下。

“行吧,咱们就陪一杯。”王胜文白了她一眼。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儿,没看到我正给他们灌酒吗。

喝完杯中的酒,王胜文指了指于丽对潘科长说:

“这个项目以后就由我们的于丽于编辑负责了,你们以后来了,我不在的话,可以直接跟她对接,由她为你们服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丽,赶紧和潘科长喝一杯,得和人家搞好关系。”

不能直接给她灌酒,就得想个办法让她喝。

邱厂长看出了端倪:

“王厂长,你也不能光给女同志灌酒吧,来来来,咱俩喝几杯。”

王胜文嘿嘿一笑:

“对,邱厂长,咱俩也喝一杯,不过你这老酒厂了,我可喝不过你。

这种酒啊,我那儿还有,明天上班前我放我们那个崇文院里,你拿回去作为样品让厂里的其他同事们品尝一下,也算提前做个准备了。”

“可以可以,让同事们也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