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军饷与战争的阴霾再次降临(改)

柳大柱听后,心中不禁有些激动。

因为就算是朝廷的府兵,不说没有军饷,还有“租庸调"。

因为隋唐两朝实行的都是均田制度,也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以上,可以得到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但是口分田死后必须还给朝廷。有田地的人,要向朝廷上缴"租庸调"。

“租”就是田赋税,一年两石粟米。

“庸”是指每年要为朝廷服二十天的徭役,也可以交钱代替徭役。

“调”是按照地区的不同,缴纳一定的赋税,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如果年满二十岁,自愿参军,朝廷会将他们家族中符合条件的士兵,全部免除"租庸调"。

小主,

另外,府兵还可以通过战功来获得更多的土地,哪怕是没有立下大功的人,在六十岁退役的时候,也有口分田的权利。

如果在战争中战死了,那么他们的土地也会归于的他的子孙。

只不过,李恪虽然被封为“幽州大都督”拥有十州的封地。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封赏或者支配这些田地的权利。

所有的田地都归朝廷所有。

李恪只能按照规定的制度,享有田地上一定的产出。

此外,他也无法将封地上的田地转让给他人,或者以封地上的田地进行借贷。

这些限制确保了朝廷对土地的控制权,也防止了贵族和将领们通过封地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只不过尽管李恪无法让他手底下的士兵,享受府兵的田地带来的福利。

但是财大气粗的他,却能够让手底下的士兵,享受更直接的快乐,来自于金钱和富足生活的快乐。

毕竟,就算你拥有再多的田地,一家人也是无法种得过来的。

并且一年的辛勤劳作,往往只能换来基本的温饱。

而对于士兵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田地和粮食,更需要的是一种认可和激励。

李恪正是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他选择用金钱来奖励士兵,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再者,这些钱,士兵们也可以用来购买土地,两者之间没有冲突不说,后者等到的更多。

虽然李恪的这种做法,看似与传统的封地制度相悖,但却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和斗志。

士兵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就必须更加勇敢地战斗,更加积极地表现。

而对于李恪来说,他不仅得到了一个忠诚而强大的军队,更赢得了士兵们的心。

这样的军队,无疑也是最为强大的。

在听到书记官的后,柳大柱毫不犹豫地说道。

“请给我铜钱吧,长官。我想用这些铜钱为我的家人买些土地和粮食,让他们过的更好一些。”

书记官听后,点了点头,然后朝着一边颁发铜钱的卫兵吩咐了一声,递给他六个小袋子。

其中每个小袋子里提前装好了一贯钱,一个袋子里装了五百文,一共加起来刚好五贯半。

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书记官还担心他拿不动这么多钱,毕竟一贯钱六斤多,五贯半的铜钱就有四五十斤。

只不过,这个叫柳大柱的士兵,虽然看上去有些瘦弱,但当他轻松地拿起这些铜钱后,脸上却没有丝毫吃力的表情不说,还一个劲的憨憨傻笑。

这让书记官不禁感慨万千。

这金钱的威力真大.....

校场上的众人,在看到柳大柱在登记后,果然领到了五贯半的军饷,在场的所有蜀王卫顿时一个个更期待更兴奋了......

“下一位,王铁锤!”书记官唱道。

“到。”

接在柳大柱后面的士兵,应声上前登记。

接着领了二贯半的军饷加封赏,然后是第三位、第四位......

一上午后,所有人都拿到了军功封赏,一个个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