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啊?这是戏台。”回答他们的北海军士兵笑呵呵的解释着。“满清的陪都盛京被打下来了,我们长官说这个中秋节要军民同乐。从八月十四到中秋要连唱两天大戏。另外凡是来听戏的本县百姓,每人发一块月饼,十个钱。”
“啊!白听戏还给钱给月饼?”
“敢问军爷,要演什么戏?”
“南戏。从廉州请来的班子。”这年月的广西还没有诞生桂剧,流行于民间的主要是“南戏”,源自昆曲,戏班中人也被称为“红船子弟”。
得知这一消息的老百姓无不傻眼,随后便是喜大普奔,等到了当天晚上,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各阶层人士无不议论纷纷。
“难怪今天黄记忙成那个样子,敢情是北海兵要买月饼。”
“你说这北海兵是不是钱多烧的?会不会有诈?看戏的都发月饼,那得发多少啊!”
“骗你有什么好处?白吃月饼有钱拿你还不乐意?”
“别说黄记了,张记、李记都接了北海兵的订单。我家隔壁的干果铺什么都卖光了,空的能跑老鼠!老子想买二两橄榄仁都说没有!”
“哼!邀买人心,劳民伤财!某看这北海镇也不过如此。”
“老兄慎言!如今朝廷连祖宗之地盛京都丢了,这天指定要变了!我等读书人还须早做打算。”
“就是不知这新朝何时开科取士.”
“原想着新皇登基,明年必定要开恩科,没承想北海镇居然打到我广西来了。可怜某十年寒窗苦读某叼里个扑街!有钱不拿大西瓜,老子不仅要去,还要带着父母和老婆孩子一起去!倒要看看他北海镇说话算不算数。”
“同去同去!”
高大的戏台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搭好了,等到了八月十二,从廉州府来的戏班也到了。因为北海军给了三倍的酬劳,还管吃管住,戏班上下几十号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赶了两百多里水路、几十里山路都不觉得累。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月十四的早上,这一天北流县城内外人山人海,十里八乡村寨的人全都闻讯而至,甚至还有不少从郁林城来看热闹的。得亏北海军在城门各处都设了点,每一名排队进城的百姓都能领到一张带有北海军五星标记的月饼卡,否则这么多人乱起来,有多少月饼和钱也不够给的。
进城后的人流顺着城内西、南两条大街向城隍庙的方向滚滚而去,沿途各家商铺这下可算捞着了,进来购物的人是摩肩擦踵;伙计们忙的满头大汗,掌柜的数钱数到手抽筋,笑的跟神经病似的。
领月饼和领钱的地方位于城隍庙西侧的太平社门口,北海军提前用绳子和木桩围出了曲曲弯弯的甬道。负责维持秩序的都是县衙的差役,手里拿着棍棒,口中还不断吆喝着不排队的不给钱和月饼。老百姓听了都不敢乱挤,只能老老实实排着。好在戏台离的不远,排队的人虽然看不到却能听到,倒也怡然自得。
发生在北流县城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容县,这让原本紧张的容县军民顿时放松了下来。自从北海军打下郁林,容县县令便召集民壮守城,随时提放北海军进犯。问题是日子过了这么久也没动静,再紧绷的弦也受不了。
得,既然北海贼要搞军民同乐,看来这个中秋也能安生两天了,咱就歇歇喘口气吧。容县县令随即手书一封军情急报,派人赶紧送往藤县。
清代中期的粤剧其实还是昆曲,传入高、雷、廉、琼等四府后,又称“下四府”戏。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粤剧才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