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天”老黄的意思是问明天赵新如何安排。
“明天要是还下雨,我们就不出去了。有事的话,我会让大用过来找你们二位的。对了,黄老板,您明天能帮我弄一份上海市面的商品物价行情吗?”
老黄道:“这个好办,我让掌柜去办。明日晚间带过去。”
此后无话,众人在沈宅草草吃了晚饭,便坐上徐大用找来的马车,便冒着大雨去了三官堂石街。
由于天色已晚,刘胜又太惹人注意,一行人就没有穿城而过,而是向南绕着上海县城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三官堂石街位于上海县城外的大南门的西南处,老黄买的院子在大街南侧。出门不远就是前石街,水陆出行都很方便。为了怕出意外,沈敬丹在附近的河道上还停着一条小船,以便随时登船撤离。
马车到了后,早已等候多时的鲁寿山和潘秀成出门来迎,赵新几人下车后就快步进了院子。由于这里处于城郊结合处,院子不是很豪华,但面积很大。院子坐北朝南,五开间的正屋,一共两进,左右各有厢房;门口没有轿厅,只是有个门房;后院盖了几间草棚子。
除此以外,院子西边便是大街,东侧是一个杂院,北侧是一条小巷子。出门向西走上一百多米就是河道。
“这院子是个海州商人五年前盖的,后院的草棚原本是码放豆料的库房。那商人做豆料生意发了财,举家搬去了苏州。我看着这里虽不富贵,却也不寒酸,就做主替赵东家买了下来。”老黄站在赵新身后笑着解释道。
“挺好的,我们也没那么多讲究。”
老黄的伙计和鲁、潘二人分别提着灯笼,带着赵新等人在院中四处查看了一下。
赵新看完后,满意的说道:“黄老板,沈老板,多谢你们二位了。现在天色已晚,我就不留二位了。有事我明天会派人去找你们。”
老黄已经把自家铺子的位置告诉了鲁寿山,赵新有事的话就会派人直接去那里联系。
“赵东家,你们诸位要是出门游玩,可一定要提前跟我们说一声,以免不必要的麻烦。”沈敬丹拱手说道。
“放心,放心。”
沈、黄两人直到北海镇没有那些端茶送客的来往规矩,当下便带着伙计拱手作别。很快,院子里就剩下了赵新一行人。
王远方站在屋檐下,很是兴奋的说道:“这是我们在满清的第一个落脚点!”
众人都是心头雀跃,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刘铮一天到晚的幻想着推翻满清,便首先建议在这里建立情报站,刺探清廷的消息。其他人听了也纷纷都表示赞同。
赵新却不这样看,他觉得上海县虽然贸易繁荣,但却不是江南的中心。从跟沈、黄两人那里了解到的初步情况看,上海这里还是以沙船商人居多,而大部分有钱有势的官绅文人都在苏州或扬州生活;这些人才是获得清廷内部消息最快的一群人。真要想建情报站刺探消息的话,最佳地点便是江宁或苏州。
江宁是两江总督衙门所在,苏州是江苏巡抚衙门所在;而上海和扬州建个联络点即可。不过眼下只是嘴上花花而已,真要建情报站的话,人手不够。
就算徐大用这批海贼都归顺了,也只能能在市井间跑腿探听消息,上层士绅的圈子根本进不去。即便是沈、黄两人也够呛,这两人眼下在江浙商圈中的地位还只是中下。就算赵新这边努力扶持二人,他们以后能不能通过扬州那边的文人关系进入苏州或是江宁的圈子也是要花时间的。
除此以外,还要培训电报员,在花鸟岛建立信号中转站刘铮培养培养倒是还可以,不过北海镇那边的马匹照料还需要他,更不要说刘铮有时还可以应急给人治病。
至于鲁寿山和潘秀成就更不行了。首先这两人是宁古塔的逃奴,而且东台又是属于扬州府管辖,万一被熟人撞到,那可就麻烦了。
“唉!慢慢来吧,真是急不得恼不得。”
众人在前厅中七嘴八舌的聊到深夜也没个结果,最后打着哈欠各自找了间空屋休息。鲁寿山为了安全起见,自己带着徐大用去了门房住下,潘秀成则拿着铺盖去了后院的草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