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范某,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在1981年9月16日不幸罹患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以及中毒性休克,因此接受了胆总管切开取石和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医生在胆总管中放置了一个“T”字管进行引流。手术后的半个月,患者发现引流管内出现了血性液体,同时大便呈现柏油状,这些症状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在11月3日,医生再次为患者进行了胆总管切开手术,成功地取出了1枚小核桃大小的结石,并取出了约15毫升的血块。之后,医生重新在胆总管中放置了“T”字管进行引流。然而,患者肝脏动脉出现了严重的粘连,因此医生没有对其进行结扎。手术后第十天,患者突然出现大出血,从引流管内流出约300毫升血液,同时吐血30毫升,导致患者陷入休克状态。
从那时起,患者每周都会出现1到2次大出血,持续了两个月,总共输血9800毫升。尽管医生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病情仍未得到缓解。此时,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大量出汗不止,四肢厥冷,舌头肿胀且湿润,脉搏微弱。
[治则]温阳固阴,以挽血脱气散。
[方药]红参10克,炮姜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阿胶10克,蒲黄10克,白芨10克,附子15克,凤昆草15克,参三七4.5克,熟地20克。连服12剂后,出血已止,改予归脾汤加附子、肉桂温补心脾,调理至出院。
[评析]在这个具体案例中,患者在经过多次手术后,出现了持续数月的出血现象。这种状况实际上是由于患者阳气虚弱和气血不足所导致的。在术后,患者出现了脱陷妄行的现象,这使得患者体内的气血无法得到有效的统摄,从而导致了出血不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中药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改善出血症状。
首先,我们选择了附子、炮姜、红参等草药,这些草药具有温补脾胃、增强患者阳气的功效,从而达到了益气摄血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加入白术来进一步调理脾胃,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吸收药物,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其次,为了缓解患者阴虚血虚的症状,我们采用了当归、熟地和阿胶等草药来滋养阴血,以补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损失的血液。同时,我们还在方剂中加入了蒲黄和三七,这两种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瘀血,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另外,我们还采用凤尾草和白芨来止血。凤尾草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够有效地预防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白芨则具有止血和生肌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伤口愈合,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
通过这些中药治疗方案的实施,我们成功地帮助患者改善了出血症状,使其术后出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充分体现了中药治疗在术后出血方面的显着疗效,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成功地利用了中药治疗的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着的治疗效果。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胆道术后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