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家里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四个闺女儿两个儿子,光靠她一天一毛一的工分那能养活得起啊?别说现在还没包产到户,就算到了那时候,想靠自己养活这么多孩子也难啊,除了找亲戚帮忙还能有什么办法?
这样的事情沈隆在现实世界里也经历过,他父母从村里进了城,然后他家几乎就成了沈家村驻县城办事处,村里的亲戚有啥事儿进城了,总会到他家借宿,遇到为难的地方了,也会找他们借钱,请他们帮忙想办法,为此沈隆小时候也没少埋怨过。
这几乎是建国后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共同现象,相信很多七零后、八零后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异,绝大多数时候,城里的生活再困难也比农村好一些。
只要是能帮沈隆的父母也都会多少帮一点,实在是没办法的也只能实话实说了,能体谅的自然会体谅,不能体谅的回去后少不得要埋怨一番,幸好这种人终究只是少数,所以沈隆一家在村里的名声还算不错。
一直到八零后长大,这种情况才渐渐消失,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经济也在好转,大家遇到为难的地方也少了;其二么则是现代人对亲戚看得不如以前重了,除了关系特别近的那些人之外,一般的亲戚最多也就是在回老家的时候见见而已,他们自然也不好意思上门。
可就像电视剧里的韩春明一样,我们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们既然是来寻求帮助的,态度能不能好点?不求你们带点啥,多少能让咱们心里舒坦点成不成?
瞧瞧这俩姑娘像话么?哦,看到北冰洋汽水好喝就买了?就不想想你们怎么回去?合着连车费也得我给你备上?我家还吃饭不吃饭了?你要是没钱那我们是得给,可你把钱都拿去喝了汽水可就有点不像话了吧?我都没喝呢。
“大姨,您和我妈那是姐妹,那感情自然是没话说,可我们现在住的大杂院儿里面可还有好几家人呢,要是他们看到您每回上门啥都不带,估计就该嘀咕咱们家亲戚不懂事儿了。”沈隆和韩春明一样点了几句,“得,我妈给我五毛钱让我买书去,我给您称点水果带上吧,到时候就说您给我妈买的,这样大家脸上都好看。”
沈隆没拿韩春明的哥哥嫂子当挡箭牌,这么说自家亲戚有点不太合适,于是换成了左右邻居,大姨讪讪地答应了,沈隆去水果摊买了点水果自己提溜着,这要是给孟小杏保证路上就给吃光了,你要说小的不懂事也就罢了,你都这么大了还这样那怕是有点不合适吧?真是逮住啥吃啥啊。
“这瓶子还能拿回去退钱。”沈隆指点孟小杏去把北冰洋汽水的瓶子给退了,现在北冰洋汽水一瓶一毛五,汽水其实只要五分,拿着瓶子过去可以退一毛钱。
许多大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饮料记忆,这种记忆在京城叫“北冰洋”,在天津叫“山海关”,在沈阳叫“八王寺”,在太原叫“太钢”,在重庆叫“天府可乐”,在西安叫“冰峰”……这些汽水构成了许多八零后的共同记忆。
等九零后成长的时候,这种记忆就少了,因为这些品牌都没了,许多地方饮料都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收购,他们自然不会再维系这些品牌,直接把他们雪藏,这一事件有个说法叫“两可乐水淹七军”,沈隆看网文的时候还在马博士那本书里看过。
直到多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才重新把一些饮料品牌从外资企业手上拿回来,于是“北冰洋”、“天府可乐”等许多八零后的童年记忆重新出现在了货架上,然而除了“北冰洋”、“冰峰”等少数品牌日益火爆之外,其它品牌都难拾昔日辉煌。
要不等将来赚钱了试着把北冰洋这个牌子买下来?替京城保留下这份记忆?避免它被雪藏十五年的悲剧,不过这事儿可能不太好办,西安的冰峰能够躲过两可乐水淹七军的风波是因为地处内陆,经济不够发达,没能引起两可乐的重视,北冰洋可是在京城啊。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把大姨他们带到家里,韩春明的母亲马上找钱让沈隆去买肉和史进面准备包饺子,哎,不管自家再怎么难,亲戚来了总得招待一顿好吃的。
沈隆走到门口遇到苏萌,想了想把她带走了,免得孟小杏和大姨再厚着脸皮去找苏萌要破衣服,其实光这一点沈隆依旧能理解,穷到过不下去了那可就真顾不上颜面了,只要孩子能有衣服穿,自己丢脸又算得了什么?
可沈隆绝对无法接受孟小杏的举动,苏萌的奶奶不愿意把这些东西给她们,你就咒人家拿这些破衣服去垫棺材,人家欠你还是怎么了?要是让沈隆动手,把她嘴打烂都是轻的了。
他俩走后,程建军偷偷在后面打量着,他喜欢苏萌,看到苏萌和沈隆单独出去心里自然不舒服,要是让沈隆知道他怎么想,巴不得他俩赶紧好上,这种姑娘谁爱要谁要去,本大爷反正是不伺候了。
苏萌和沈隆一起走了,大姨和孟小杏她们自然也就没了和苏萌搭话的机会,于是孟小杏那张破嘴暂时留了下来,没被沈隆撕烂。
好生招待了她们一番,临走的时候韩春明的母亲又把家里能送的破衣服都送了,沈隆给买的水果还是让她们原样带回去了,她可不忍心收,沈隆送她们上车的时候似乎听到大姨嘀咕,“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买水果的钱给我算了。”
听得沈隆是直翻白眼,回到家,母亲又说起了工作的事儿,“春明,要不买点东西给街道办主任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