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仪听傅介之喃喃的重复,可以理解一员战将对银鞍白马的尊崇,不自然地想到了快马寒刀。
不由得笑了笑,恐怕傅介之还不知道。这是李白众多诗句中不太为过的疏狂。
王瑾仪下意识顺口背出自己觉得最为展现诗人个性的一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慷慨激昂的诗句吸引了两个热血少年,王文斌和傅介之同时抬头看向王瑾仪。
眼神里有激动有崇拜,更有热血。
女孩笑笑,“这一句也是这个诗人写的,很能展现他的诗风。有机会我们再聊。”
说罢与母亲先一步走了,两人看着女孩背影出神,谁也没想彼此和自己一样的受到震撼后心生欢喜。
同样沉浸在欢喜情绪里的陈三郎等不及四兄弟木器店出货,再三向霍英要求要提前返回府城。
霍英因迟迟没约到孙威,而容忍陈三郎像个孩子一样定不下心来,三天两头要求尽快回府城。
“这生意是我们大家的,你不能光想着到府城去找人!”
霍英似乎觉得这么说陈三郎还听不懂,于是直言不讳地道:
“我们赚的钱里也有你读书的钱,你想进浔阳府学,难道不交束修?你净心赚钱,束修从哪里来?
一天天的,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陈三郎听了霍英的唠叨,明白自己太心急了,霍英发脾气也是对的。
再说自己现在与王瑾仪真是门第相差太大,不用心提高自己即使相认,两人的亲事也极其困难!
现在自己的条件与王家可说是天壤之别。
只有科考一条路,才能让自己改换门庭。
从这天开始,陈三郎反倒安心下来。
又住回到霍英家,每天晨起到文墨坊抄书,未时去四兄弟木器坊跟着忙到酉时,木器店打烊才和霍英一起回家吃饭,饭后夜读。
就这么持续了7天后,府城订单全部完成。霍英和陈三郎押运满满四马车木器进了浔阳府城。
按契书应该把货物送到商家,陈三郎主动要求去东市送货,路上想起自己高烧晕厥得郭掌柜相助,特意在街上装了两盒点心。
到东市顺利交接了货物,陈三郎拎着点心来到郭掌柜的店门前。
东市店家生意兴隆,店门前两辆马车正在装货,郭掌柜忙着验货,核对数量,结算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