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是华夏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收到资本国家的入侵,当时的封建政府为了自救兴起洋务运动,这也是华夏开始接触全球的开始,是从封建社会慢慢接受工业化的起点,津门近代工业开始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拥有1200多家工厂,2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工厂总数和投资规模仅次于上沪,位居全国第二,逐步成为北方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北方的重要贸易口岸。
津门因地处海河要冲,拥有优良的港口,是连接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货物运输、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是北平的第一防御城市,是当年清政府抵抗海外洋人的第一战线。这里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可惜腐败落后的封建政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很快被入侵!
津门的近代工业发展为华夏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例如,1878年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食品厂;纺织企业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纺织工艺水平,1933年天津共有纺织企业687家,东亚毛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占据重要份额;久大精盐公司结束了华夏人吃粗盐的历史;永利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金质奖章;“三条石”一带成为民族机器工业的聚集地等。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天津本地的经济,也对全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津门的教育也较为发达,培养了众多人才,并且新思想、新文化在这里传播,作为开眼看全球的第一线,津门作为洋务运动的首发地,也是最早接触国外思想的地方之一,国内封建奴隶制度和先进的国外人文主义在这里交替,皇权天授和以人为文,个人神圣自由不可侵犯在这里发生对撞,各种新的思想应运而生,对华夏近代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作为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也是最早一批的租借地。这里充满了华夏民族的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华夏战败,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津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从此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划定租界。1860年,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美利坚国在海河西岸划定租界,之后德意志国、倭寇等国也相继划定租界,形成了九国租界的局面。这使得津门的部分地区沦为列强统治的区域,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因为这里被各个国家入侵,变成了国中之国,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不停的割地赔款,这里出现了全世界的场景,津门被迫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风貌。这里有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如五大道的“万国建筑博览苑”,汇聚了不同国家风格的建筑,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可悲的现实,各个国家吸取华夏财富的见证。在租界内,列强享有行政自治权,他们建立了自己的警察、法庭等机构,实行殖民统治。列强还对津门的资源进行掠夺,控制津门的经济命脉,对津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当年清政府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津门沦陷,联军在津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量的财富被列强带走,无能的清政府防止汉族人民夺权,宁愿被占领,也不敢让当地汉族人民成立武装力量,当时的义和团作为爱国组织,开始抵抗海外洋人,但是没有得到政府支持,被清政府丑化,派出兵力大量杀害。1900年7月14日津门城陷落,居民惨遭屠杀,被杀者不计其数,尸体堆积如山,海河上漂浮的遇难者尸体堵塞河流,100万人口的天津居民只剩下10万人。联军还对津城分区占领,抢走白银几百万两以及大量的艺术珍品。
1937年7月29日,倭寇对津门发起进攻,华夏军民奋起进行天津抗战,这是抗战开始后大规模的对倭寇主动出击的第一战。
当时津门形势十分危急,作为倭寇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驻津侵略军不断演习,加紧进行攻击津门的准备。倭寇控制了津门的海路和陆路交通,大量增兵津门,除步炮兵外,还有大批飞机飞抵津门,并不分昼夜地进行着侵占津门的战术演习。当时驻守津门的驻军是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副师长李文田代理师长职务,并兼任津门市警察局长。津门市内及郊区的兵力只有三十八师的一个手枪团,二十六旅(属三十八师)的两个团,加上三个保安中队的武装警察,总共有5000人左右,在数量上稍多于倭寇,但在武器装备和训练上落后倭寇许多。不过,广大官兵抗倭寇情绪高涨,纷纷请缨杀敌。
7月28日晚,李文田召集各旅、团及保安队、警察的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在29日凌晨2时,先敌之前发动对倭寇的全面进攻,主要战斗目标为攻占津门东站和总站,袭击东局子飞机场,攻击海光寺倭寇兵营及日租界。战斗打响以后,国军军队奋勇杀敌,开始进展颇为顺利。二十六旅第六七八团和保安队在祁光远的指挥下,于凌晨2时突由八里台插入六里台,猛扑海光寺;袭击东局子机场的二十六旅某部的保安二中队,在夜幕中接近机场,与倭寇展开战斗,并烧毁十几架飞机;攻击铁路东站的保安队,在宁殿武的率领下,包围了东站并发起攻击,倭寇守备部队和航空兵团拼死抵抗。进攻倭寇老巢日租界的战斗也十分残酷,国军军队从凌晨2时到4时55分,经过反复争夺,攻入日租界。国军军队的突然进攻,打乱了倭寇的军事部署,倭寇军料所不及、仓惶应战,处境极为不利。倭寇驻津总领事堀内干城在给倭寇驻北平大使馆参事森岛守人的电报中惊呼我方处于甚为危惧的状态。
-为挽回败局,倭寇决定抽调北平倭寇和关东军增援津门,一面对津门施行空中轰炸,其主要目标为北宁路总站以北的保安队总部和北宁公园、市政府、金汤桥西畔的警察总部、联结日租界北端大和街的电话局、东站和万国桥(今解放桥)之间的邮务总局周围、南开大学等。下午2时半开始,数十架倭寇飞机对上述地点进行了狂轰滥炸,国军军队在倭寇飞机的轰炸下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撤退,一些据点和要害部门得而复失。倭寇飞机还轰炸屠杀和平居民,南开大学破坏尤酷。到29日下午,国军军队经历了10多个小时的浴血抗战,又遭到倭寇飞机的猛烈轰炸,部队损失巨大,原订作为总预备队的黄维纲旅,由于在大沽等地与倭寇交战,也未能按计划增援,而北平倭寇则源源开来,孤军奋战的国军军队开始处于退守状态。
宋哲元在29日上午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要求增援,但未得到回应。津门守军自力不支,中央军又拒不北上增援,而倭寇援军已相继到来。7月30日,天津沦陷。
津门是华夏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收到资本国家的入侵,当时的封建政府为了自救兴起洋务运动,这也是华夏开始接触全球的开始,是从封建社会慢慢接受工业化的起点,津门近代工业开始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拥有1200多家工厂,2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工厂总数和投资规模仅次于上沪,位居全国第二,逐步成为北方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北方的重要贸易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