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关键的是,我军成功获取了倭寇石井部队的精确坐标。为了从根源上给予倭寇沉重打击,我军毅然决然地直接派出了 60 架 b-24 轰炸机,朝着朱一晨所提供的坐标,气势汹汹地奔赴而去,誓要将这罪恶的倭寇部队彻底摧毁。
东北,这块土地已然沦为倭寇的大本营,也是他们精心改造而成的军事生产基地。这里更是倭寇最为精锐的关东军驻地,拥有着数量庞大且最为先进的大炮、飞机、坦克。从煤炭、钢铁、石油,到广袤的土地、充裕的粮食,东北的丰富资源完全满足了倭寇的贪婪需求。毫不夸张地说,就连倭寇本土的环境都难以与之相媲美。
然而,我军在东北腹地展开远程作战,实则毫无优势可言。但对于这丧心病狂的倭寇细菌部队,我军志在必得,决心将其一举歼灭。
9 月 14 日,日出前的黑暗仍笼罩着大地。我军空军部队的 60 余架飞机从旅顺悄然起飞,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升空,并且快速攀升到 7000 米高空,隐匿身形。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终于在日出前抵达了朱一晨提供的坐标所在之处。
14 日清晨,六时二十分许,太阳已然高高升起,气温也开始逐渐爬升。倭寇石井部队又开启了罪恶的新一天。
石井大佐正带着自己的联队享受着常规早餐。自从踏入华夏大地,他的部队便将每天半天的操练缩减为每天一小时。往昔在北海道,天一亮便是全员出操,而如今,他们却肆意掠过,尽情享用着华夏的丰富资源,大鱼大肉,奢靡无度。
需要说明的是,石井大佐前来此地主要负责石井部队的安保工作,但他并非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仅仅是名字恰好相同罢了。
石井的联队主要承担着看守附近区域安全的重任,确保方圆五公里内不见任何闲杂人等。同时,他们还负责秘密押送华夏百姓,以供那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
石井部队可谓是灭绝人性,干尽了丧尽天良之事,而石井联队无疑是其首要帮凶,同样恶行累累!
石井部队将被俘获的无辜之人当作活体标本,进行着令人发指的残忍实验。他们在不使用任何麻醉剂的情况下,直接在这些人的身上进行各种器官、血液、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冷酷地观察着他们的生理反应和死亡过程。有的人被残忍地切除了胃、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有的人被注射了致命的空气或毒液,还有的人被无情地切断了四肢,甚至被互换四肢。这些惨绝人寰的实验致使数千人悲惨地死去。
为了研究化学武器的效果和防护措施,他们把被试者无情地暴露在各种毒气之中,如剧毒的氯气、杀伤力巨大的芥子气、致命的磷化氢等,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呼吸困难、咳血、身体溃烂、窒息等状况而痛苦挣扎。而此次正在运送的,正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芥子气毒气弹。
我军飞机在空中逐渐降低高度,终于发现了这处隐藏在哈尔滨 70 公里外的罪恶巢穴。
找到方位后,我军立刻进入战斗模式,60 架飞机如复仇的雄鹰般俯冲而下,对着倭寇的这片区域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轰炸。
我军先是实施了两轮高爆弹轰炸,机舱内的炸弹如密集的雨点般倾盆而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倭寇军营的上方。瞬间,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倭寇的建筑物在炸弹的恐怖威力下迅速崩塌,碎石如同万箭齐发,向四周猛烈喷射。实验室里那些用于实验的器具被炸得粉碎,各种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的小型爆炸和燃烧。一些尚未完成的实验样本在火焰中化为乌有,存放实验数据的房间也被炸毁,文件纸张在火海中纷飞。
一部分倭寇部队和细菌部队的成员惊慌失措地从里面拼命逃跑,试图向外面逃生。我军飞机立刻按照既定计划,对倭寇军营外部使用燃烧弹。刹那间,熊熊烈火在军营外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火墙,炽热的高温和滚滚浓烟让倭寇不得不退了回去。火海中,倭寇们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他们的皮肤被高温灼烧,衣物瞬间化为灰烬。
在燃烧弹成功阻断倭寇逃跑的路线后,我军紧接着开始投下穿甲炸弹。这种炸弹拥有坚硬无比的外壳和精心设计的结构,能够轻易穿透地下建筑的坚固防护层,无论是厚厚的混凝土层,还是坚固的钢板。穿甲炸弹在撞击目标时,依然能保持着极高的速度和强大的穿透力,深入地下后才猛烈爆炸,将破坏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只听见地下不断传来沉闷而剧烈的爆炸声,地动山摇。按照朱一晨的汇报,众多毒气制造和细菌实验场所都深藏于地下。正因如此,我军针对此处大量使用了穿甲弹。地下的实验室被炸得面目全非,存放毒气和细菌样本的容器破裂,致命的物质泄漏出来,弥漫在空气中。
最后,我军开始对整片区域进行燃烧弹的全面覆盖,以防有任何侥幸存活的倭寇。随着燃烧弹接二连三地爆炸,越来越多的倭寇建筑物、实验用料以及一些成品被彻底破坏。最后,整个石井部队的这片区域被大量各种气体混合的烟雾所笼罩,那场景仿佛是无数种毒气弹同时爆炸后的恐怖景象。
不少倭寇在慌乱中吸入了自己研发的毒气,或是被病毒感染。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异常症状,皮肤溃烂、呼吸困难、七窍流血。有的倭寇在极度的痛苦中倒地翻滚,却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还有的倭寇相互依偎,试图寻求一丝生存的希望,然而最终都在绝望中慢慢停止了呼吸。他们死在了自己制造的恶魔武器之下,这正是他们应得的报应,为他们的罪恶行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