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幕:初遇幻阵

飞羡鱼:“就是因为打了胜仗,太子才这么急着派你来拉拢我,不是吗?"

宿熙隆也终于不再拐弯抹角了:“太子让我给你传话!”

飞羡鱼打断了他:“这才对嘛!直抒胸臆!什么见的人见不得人的事都说出来!"

宿熙隆:“飞羡鱼是个悍将,将他拉入我们麾下,以后必成大器!这是太子殿下的原话!"

“哦,”飞羡鱼又恢复了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漠然表情。

“你呢?”宿熙隆撂了一句,

“什么?”飞羡鱼皱着眉头,这是他没听明白

或者是即将发怒时的经典表情。

“我说,你是什么意思?”宿熙隆无奈了。

“没事。我没什么意思。”飞羡鱼轻飘飘地回了他,回得很干脆,却又模棱两可。

“什么没事!我问你什么意思!”宿熙隆着急让他表态。

“没事,无所谓,谁都一样。给钱就行!谁给

的钱不是钱!”飞羡鱼打着哈哈,显然是在岔开话题。

“你愿意了?”宿熙隆太没眼色。

“我愿意什么?哦……到时候再说吧!"

“……”宿熙隆气得须眉倒竖,却还是拿他没

办法,因为自己实在是太了解他了。

昨天两人一夜龌龊(这里指的是互相算计),不欢而散,今天宿熙隆就要走,飞羡鱼也不挽留他,仍然还是那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宿熙隆说过的话他像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此地相隔王畿路远崎岖,路上注意安全,不

要着急回去,你也要顺便多看看风景!别整天死板着一张脸,给谁看?”飞羡鱼连跟人告别都没个正形。

宿熙隆也被他弄得没了脾气,叉手告别罢,一句话都没说竟直接拂袖而去。

周儿给他上了茶,调皮的朝他甜甜的一笑,飞羡鱼也以微笑回之。

世俗的交集已经没有了。

他可以休息了。

他恨不得一觉睡到天荒地老。

好不容易躺到了自己的床上,飞羡鱼舒服的在床上连打了好几个滚,伸了好几个懒腰,简直爽极了!

人越是在极端安静的情况下,越喜欢胡思乱想,浮想联翩。

满满的,很多很多事情都浮现在眼前了,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直到困意涌上来,双眼皮开始打

架。刚刚明还转悠,他

想伸手去抓,就怎么也抓不住。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回想不久之前的那段时间,自己还不是队副的时候。

也是在和脏狮虎开战之前。

京师长安,龙首原,大唐帝都。

在梦里,忽而一抬头,只见一尾灵鸢振翅而起,唳天惊云,向大地俯冲。

只一眨眼,这尾灵鸢已经飞掠过重玄门,玄武门、麟德殿、含光殿和大明宫驻防的御林军头顶上。

微一楞神,灵鸢早就振翅急转,在空中一个调头盘旋,改变了目标飞向了大明宫的正脊,“扑啦啦”的,转瞬之间就稳稳地落在向上弯曲的脊兽上。现在,整个大唐帝都的主宫殿群就全部收入眼下了。

大明宫。每逢国家大事,如大朝仪、还是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纳俘降虏,都会在大明宫的含元殿举行。

我朝开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先祖太宗文皇帝受“天可汗”尊号,后世贤君恩被天下,福泽四海,一统宇内。

然今天道衰微,我朝国祚以至末法,恰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周天子,诸侯蜂起,战火纷争不断,藩镇林立,割据一方。彼此之间互相吞并,强并弱,众欺寡。圣人天听蒙蔽,百姓一如倒悬,真如诗中所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为了活着,为了吃饱饭,农夫也可以变成盗贼,士兵也能成为强盗,这就是现在的世道。

微风打断了这个士兵的回忆,他再没有多胡思乱想,回过神来握紧手里的长槊,继续值夜。

他是大唐河北道(河北道主要指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河北道东并海,南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道是唐代的行政区划)门后折冲府的一千三百卫士里,普普通通的一员。为了吃口饱饭,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他选择入折冲府当兵。

“今夜有大规模行动,都尉(折冲府最高指挥官)钦点,让你负责……”

想起了早些时候兵曹参军(折冲府属官)吩咐自己的话,士兵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忆及过去种种,还有在战场上的经历,不仅苦笑起来。微风吹起旗纛的流苏,扫过这名卫士的眉眼,扫到了他的眼睛,他看向旌旗的位置,又顺着旌旗的方向望向了远处,想到了家乡的桑梓和麦苗……。

这名卫士就是我们现在的主人公飞羡鱼。

让我们来翻翻他的履历吧。

“木棉枝桠木棉花,木棉花开木棉家……”

随着村口阡陌间总角小儿的咿呀童稚之声,我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我们的主角……那个时候还没出生。

那就先来讲讲我们的主角飞羡鱼出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民风淳朴的小村子,总共才七八百户人家,以前本是前朝的边防重镇,后来几经战火摧磨,现在已经被彻底废弃,只剩了当地的民居。

而现在你所能看到的,只剩下了一些碎瓦颓垣而已。

接下来再一个要说的是我们男主角的二爷爷,为什么要先从二爷爷开始讲呢?因为啊,男主角的二爷爷早年也曾经是个厉害人物,他以前曾是个在家修行的火居(在家修行,可以娶妻生子)道士,姓飞名爵,道号飞熊。精善于幻术和道法。

老爷子尤善“鱼游髓洗行功法,”能在碰触到敌人的一瞬间使其麻痹瘫痪,陷入僵化状态,彻底失去反抗的能力。曾经也是个无比危险的人物。

别看他老人家现在已经半截身子入了黄土,行将入木了,而且还又聋又瞎,那以前也是个叱咤风云的狠角色,只是后来下了趟山,还是乱了道心,废了修行,坠入红尘,爱上了凡世的女子,潇洒快活了半辈子。后来却因为他投奔的靠山倒了,被人清算,才落得了个现在如此凄惨的下场,孤寡老人,靠着一个村里的兄弟们照顾养老。

说是养老,其实说句难听的就是慢慢耗着等死罢了。

男主角的阿翁(我大唐年间旧习,父亲被叫做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做阿兄,叫爷爷要叫做阿翁。另外,不要称呼官员为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姓飞,那肯定我们的男主角本人肯定也得是随父姓姓飞。不过就是这个名字它有点尴尬:飞羡鱼。之所以说他尴尬,因为这个名字里羡鱼两字的谐音便是“咸鱼,”外人听来就像是“废咸鱼。”

农户人家出身的飞羡鱼,表字用天,他的名字和字是自己肚子还有几两穷酸墨水的阿翁给取的,取自我朝诗词名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好在阿翁还给他取了一个霸气外露的字:用天。

用天这个名字也是有典故的,出自“用天因地,”原句是来自《东观汉记·公孙术传》:“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简单来讲就是“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飞羡鱼自幼跟随又聋又瞎的二大爷修炼“鱼游髓洗行功法,”能在碰触到敌人的一瞬间使其麻痹瘫痪,陷入僵化状态。

我们的飞羡鱼幼年丧父,慈爱的啊爷(即父亲)十岁的时候远行出游,却客死他乡,严厉的阿娘也在自己即将成年的年纪因为在河边浣纱溺水而亡。

别看他小时候无依无靠,可怜巴巴的,但是他有一个曾靠着在刀口上舔血为生的阿翁啊,小时候的飞羡鱼那可是家里的“活亲祖宗!”调皮捣蛋,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好在仗着阿翁的宠爱,全村没有一个人敢欺负他。活脱脱的“村霸!”

飞羡鱼家里除了年老体衰的阿翁,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大哥飞祛恶,二哥飞辟邪,还有他的同胞三哥哥飞羡洋、以及老五飞廉、老六飞寿。

说起给孩子取的名字,还是经历了不少波澜。前两个还好,结果到了第三个孩子,也就是我们的男主角的哥哥出生的时候,阿翁刚要给新生儿取名“羡鱼”,孩子阿娘可是十万个不同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脾气,说前两个娃起的名字名字都太“强横”了,戾气太足,不论怎么劝就是不答应,一定要让老人家给换一个“秀气”点的名。

其实原本是想给老三取这个名字的,阿娘就不同意,就给临时换掉了。结果后来老三老四同一天出生,这本来只是想好的一个孩子的大名,现在名字不够用了,飞家二爷爷突然想起了被否定过的“羡鱼”,阿翁拍板就这么定了,就这样,“羡鱼”就这么被拿来应急补缺了。一个叫了“羡洋,”一个叫了“羡鱼。”

不过无论经过多少波折,他都不曾改变初心,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半夜,子时。

都尉定下的行动时辰到了。

有唐一代,地方设折冲府,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府军士兵称卫士,十人为一火,有火长;五火为一队(五十人),队有队正、队副;六队为一团(三百人),团有校尉及旅帅。

飞羡鱼的行动受第五团涂白虎涂旅帅辖领。

说实话,飞羡鱼见过的最高级官员也就是第五团的盖校尉和自己的老上官涂旅帅了。赶上哪天运气好,还是有可能见到邵都尉的车驾的,但是邵都尉本人长什么样他可从来都没见过。值夜换班之后,飞羡鱼被换下来,但他没有直接回去睡觉,而是三绕两绕,避开了所有人,自己一个人去到了折冲府最偏僻、最深处的地方……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只有一直走到底。

凡事有阳面就有阴面,就像是你站在太阳下面也还是会有影子一样。

盖校尉传达的,折冲都尉邵都尉的明令:替主公,替上官,处理掉违背朝廷圣意,阳奉阴违的州刺史明达。务必要做得干净利索,不留痕迹。

反正就是一定要让他死的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