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汉止军刘邦定合纵之期 项羽入陈地议拉拢之计

原本楚汉在广武对崎,汉占据地利、人和,还有敖仓的粮草储备,楚处于劣势。

可时间一长,攻守之势将会发生变化。

汉将靳强也发表意见道,“齐地虽距离遥远,然齐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军,必不会太久。”

汉将华寄听闻二人所言,也发表意见,“大王,约共击楚之时,宜早不宜晚。”

好嘛,诸汉将中十有八九都赞成时间不能拖的太长。

刘邦深以为如此,便问群臣诸将道,“诸公以为何日为期?”

如今能跟刘邦坐在一起商榷对策的,哪个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参与,刘邦统一称呼为公。

到场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刘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诸侯。

关于行军速度能精确到几天,这方便自然是厮杀在战场上的老将有发言权。

粮草运输、兵器辎重配备、人马饮食时间、行军路线等等都要考虑到,张良和陈平亲自带兵征战一方的经验不多,即便陈平曾率兵降过殷王,但实战经验太少,

而张良之前辅佐韩王成攻略韩地时多是战不利,没有很好的胜利经验,更没有长途奔袭的经验,具体精确时日他们都没有发言。

在张良看来,战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刘邦的执行力,他曾一度感叹,若是韩王成有刘邦一半的执行力也不至于那种命运,

在陈平看来,张良的战略似乎每次都很精准,甚至能力挽狂澜,改变汉的弱势,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

毕竟人无完人,陈平所建议的多在战术层面,尤其是心里层次。

从心里层面分析,越往后天气越加寒冷,彼时天寒地冻,不利于作战,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时恰恰会有意想不到的战机。

在楚军思止时出击,从士气上会压倒楚军,这是陈平的一个另类意见。

不过张良心中一直有话想给刘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几句彭越,意思是这次相约击楚能否顺利进行,要看梁地兵马是否迅速。

不过刘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诸将讨论相约日期上,没有顺着张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哙、靳强为代表的汉将认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齐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余天差不多能到。

从临淄到陈县有五百七十多公里,按十天时间计算,一天要行军五十多公里。

如果有粮草辎重随军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达,但如果挑选精锐以轻车骑行军,只带十日干粮火速赶来,那是可以如期达到的。

彼时可完成对项羽的围困,只要能困住项羽,待后续步军赶到,楚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