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泰极否来

小标题:军制已建,渐有实效

汉军正在与城外的魏公申徒对峙,渐渐的靳歙感觉到极强的压力。

这个压力主要是兵力的不足,靳歙不过三千兵马,而王武则有五千人马,魏公申徒也有三千人马,共计八千人马。

这八千人马,除去桓婴带走的千余人,以及折损,还有五千余兵马。

反军兵力倍之,如果不是靳歙的智勇难以克制王武,最后

打的王武无法西进。

王武反叛之时就想着主动请缨,向西打,粮草自然是自己解决,对于这样的人,项羽自然是欢喜的。

故而王武将根基设在外黄,如果外黄被攻略,那是相当麻烦的,再向西楚求粮草,为时已晚。

兵马两日没有粮草,立刻就会麻烦,故而王武竟被靳歙牵制住,不敢向西。

桓婴的几次作战没能打退汉军,这才知道靳歙在汉军中威名绝不是浪得虚名。

兵力的压力,使得王武之队渐渐摸到靳歙的风格,这让靳歙感到压力与日俱增,欲迅速解决战斗。

可靳歙还是低估王武的能力,王武料定靳歙的心思,没有急着与之交战,不应战。

在焦灼之际,不知为何突然背后遭受袭击,靳歙所率之军有腹背受敌,岌岌可危的境地。

幸军中有一人早先提出的警示而免于灾难。

这个人物在军中提出,王武如此周旋,定是坚守待援的策略,肯定有兵马援助,而且认为不是西楚就是赵,赵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做好防备。

此刻靳歙所率兵马本就不多,如果再分兵,有被王武分割消灭的危险,因为诸将皆认为当时王武与魏公申徒分率城内外,形成掎角之势,就是伺机对汉军来个内外夹击。

提这个警示的是个将军级别的人物,故而靳歙又不得不考虑,思虑片刻命一军侯率汉军防备北面,也就是赵地的方向。

此人的地位可以说比目前的靳歙还要高,或许是高处不胜寒,走到将军级别后再向前一步就比较困难。

这人就是入汉那年就已经被拜为将军的陈胥,在攻秦入关的时期就已经立下大功,尤其是在刘邦从雍齿手里夺回丰邑时立下功劳,这是陈胥崭露头角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