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印度“阿三”称呼的由来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3410 字 3个月前

“阿三”这个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它在中国被广泛用来称呼印度人,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是,这个词并不是现在的国人所创造的,而是来自于对印度人的称呼演变。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虽然“阿三”这个词不太友好,但在印度国内,竟然有一些人喜欢自称为“阿三”,并且把这个称号视为一种荣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阿三”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个词在印度国内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实际上,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印度国内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一、最早来源

“印度阿三”这个词汇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多个方面: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来到中国,特别是在上海等城市工作,这种跨地域的接触导致了一些特定的称呼产生。可能由于语言差异,中国人对印度人的发音理解有误。当时在旧上海,印度人常被雇佣为警察,但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引起民众不满,加上文化差异等原因,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贬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阿三”最初是从“红头阿三”演变而来的。“红头阿三”原本是上海地区的方言,当时上海有各种外国租界,其中英租界里很多普通差役(小警察)来自英国殖民地印度。这些印度人大多数是锡克教徒,他们身材高大,头上戴着红色头巾,这就是“红头”的由来。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迁和语言习惯的改变,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个印度人都是戴红头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其他宗教的人不戴红头巾。所以上海人干脆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

二、各种说法

归纳起来,当前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说法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黝黑,加之又是英国的殖民地来到上海的,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蔑称印度人为“阿三”。在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bài]类钞》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红头阿三,印度巡捕之称也,以其首扎红布,故云。世人每呼猴为阿三,今移以称印度巡捕,贱之也。”这段话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红头阿三”这个称呼,以及它与猴子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提到了“印度阿三”这个词汇,并指出它是用来贬低印度巡捕的。这表明在当时,人们对印度巡捕持有一定的轻视态度。

说法二:据说由于印度曾经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因此印度人在担任公务员时需要掌握英语。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英语,导致他们在中国面前不自觉地摆出一种高傲的姿态。当他们用不太流畅的中文说话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加上一句 "I SAY..." (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与 "阿三" 非常相似,于是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对印度人的称呼。

同时,这种说法相同的还有另一种解释认为,当时在租界中的上海人注意到,每天早晨,英租界总警署都会聚集一批印度巡警准备外出巡逻。由于人数众多且场面壮观,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热闹。每当印度巡警们准备开始巡逻时,总是会有一名英国人出来发表训话。当时,英国人的第一句话通常是“I SAY”,然后再开始下面一阵的训话。根据租界巡逻规定,只要英方一说I SAY”,那些印度的巡捕们就立刻恭恭敬敬,站得笔直。所以时间长了,人们就以为这些印度巡捕就叫“I SAY”了,而英语中“I SAY”的发音又与“阿三”类似,所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印度阿三”这个称呼。可以说,这一称呼源于他们对英国殖民者的忠诚和他们在上海的特殊地位,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屈辱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

说法三,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于是外界人便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这种说法在现代也有其特定的含义。例如,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到印度在经济方面的目标,暗示印度将成为世界的“第三极”,这也是“三哥”称呼在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体现。

说法四:由于英联邦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 SIR,而上海人又有在单音节的单字前添加“阿”字的习惯。因此,香港人将警察称为阿 Sir,上海人则逐渐将其演变成了阿三。这个说法认为,“阿三”最初是用来指代印度警察的,但后来逐渐扩大到整个印度人群体。

说法五:电影和现代网络的影响也是导致“阿三”成为印度代称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唐僧对印度人的称呼“印度阿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现代网络上的调侃和戏谑也使得这一称呼在年轻一代中广泛传播。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阿三”成为了印度的一种普遍认知和称呼。

小主,

说法六:在两国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和简化,人们常常采用简称的方式来称呼某些事物或国家。“三哥”可能就是印度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的简称。这种称呼既符合语言习惯,也体现了国家间的交流特色。然而,具体为何选择“三哥”作为简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或许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因素有关。虽然“阿三”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带有贬义和歧视性,但我们应该以客观和尊重的态度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称呼问题,并努力促进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

说法七:很久以前,在上海租界时期,租用的洋人被称为“洋鬼子”,而租用的中国人则被称为“二鬼子”(后来也被称为伪军或二鬼子等)。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称,当时还租用了一些印度人,他们被称为“三鬼子”。由于上海人的语言习惯

“阿三”这个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它在中国被广泛用来称呼印度人,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是,这个词并不是现在的国人所创造的,而是来自于对印度人的称呼演变。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虽然“阿三”这个词不太友好,但在印度国内,竟然有一些人喜欢自称为“阿三”,并且把这个称号视为一种荣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阿三”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个词在印度国内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实际上,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印度国内的一些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