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印度“诗圣”泰戈尔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390 字 2个月前

1910年,发表长篇小说《戈拉》发表,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同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出版《吉檀迦利》英译本。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

1919年,印度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名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同年5月18日,64岁寿辰。胡适、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协和大礼堂为他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祝寿大会。梁启超祝寿时,为泰戈尔起中文名——竺震旦。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三、文学成就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可以说是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1、诗歌。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等。他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含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其中,《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了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描写了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思考。这些诗歌简短而富有哲理,充满了清新和亮丽的韵味,耐人寻味。

《吉檀迦利》则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和哲学思想,通过对神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宇宙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