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印度国家象征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4322 字 3个月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别称婆罗多。印度的名称“印度”最初来源于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这个名称在古波斯语中转变为“印督”,在古希腊语中变为“印度伊”,并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被称为“印度斯”。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在中国史书中,印度最初被称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呼。唐朝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印度一词被正式采用,意为“月亮”,象征着圣贤辈出、教导群生的国家,如同明月照亮长夜一般。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du)、希腊语变为ινδ?α(India),龟兹语Indaka。

此外,印度国名在印度国内也有不同的称呼和争议。在印度宪法中,明确指出“印度”就是“巴拉特”(Bharat),而印度政府曾提出在议会特别会议上讨论将国名从“印度”更改为“巴拉特”的决议。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印度总理莫迪在内的多位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认为“印度”这一名称是英国殖民者引入的,象征着奴隶制,并希望通过改名来消除英国殖民时代的痕迹。

2.国旗

印度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全旗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正中心有一个含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代指舍身为国的英雄们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象征纯洁的真理;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生命所依存的生产力。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在位期间修建于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一般说来,人们笼统地称它为“阿育王法轮”(阿育王笃信佛教,对佛教的传承与发展有着莫大的贡献)。神圣的“阿育王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对于印度人而言,它是神圣之轮、真理之轮、向着进步转动之轮,永远轮回苍穹之轮,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

3.国徽

印度国徽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三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雄狮下面中心处是具有古老印度教色彩的法轮;两边的守兽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阿育王是印度古代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原名阿输迦,意为“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公元前273年-前232年在位。阿育王结束了列国时代小国林立、征战不已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的奴隶制帝国。阿育王根据佛教的典章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为严明戒律,公诸世人并使之永久保留,阿育王下令把诏令戒律刻在全国各地带有狮头的石柱上。这些相背而立的威严的雄狮石柱记载了古代印度的强盛,成了印度的国宝。

1950年1月26日,印度选择这些古老的雄狮图案作为国徽,以此来弘扬印度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4.国歌

印度的国歌《人民的意志》,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国歌,其歌词充满了对印度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祝福。这首歌曲反映了印度人民的团结和对国家的热爱,歌词中的每一句都表达了对印度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由印度诗人泰戈尔作词作曲的歌曲(原词为孟加拉语)。该歌曲于1911年12月27日在印度国民大会党加尔各答会议上首次演唱,并于1950年1月24日正式成为印度国歌。

《人民的意志》歌词大意:印度人的心和命运都由你管辖,你的名字使全国奋发,旁遮普、辛德、吉甲拉特、马拉塔、达罗毗荼、奥利萨、孟加拉;文底那、喜马拉雅发出回响,朱木拿、恒河奏乐回答,印度洋的波浪唱着歌,向你颂赞向你祝福,一切人都等你拯拔。印度人的心和命运都由你管辖,你永远无敌于天下。

5.国花

印度国花,印度政府未正式确定国花。一般认为莲花为印度国花,最早的吠陀文献和史诗等常有对它的赞词,把它当作美好的象征。印度莲花主要有七种,故有“七宝莲花”之称。实际上,七种荷花只有两种是荷花,即白莲花(芬陀利花)和红莲花(波头摩花),其它五种都是睡莲。

在印度文化中,莲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是纯洁与再生:莲花从污泥中崛起,花朵始终保持其纯洁,因此象征着纯洁无瑕和从苦难中重生的精神。二是神圣与美丽:在印度教、佛教等宗教中,莲花是神圣的象征,与神只和冥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美丽也代表着宇宙和生命的美丽。三是平衡与和谐:莲花在水中静静地开放,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总的来说,印度莲花是一个集美丽、纯洁、坚韧、神圣于一体的象征,深受印度文化和其他相关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6.国鸟

蓝孔雀。全世界共有3种孔雀,即蓝孔雀、绿孔雀及刚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属于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

一九六三年一月印度宣布,蓝孔雀为印度的国鸟,并把它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印度历史上,把摩揭陀国的王朝称为"孔雀王朝"。在印度名闻国内的卫特那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孔雀王朝时代的塑像,其中最着名的一座塑像为"拿孔雀毛扇的女子"。可见,孔雀在印度有着特殊的地位。

"印度民族之鸟" 孔雀,美丽、端正、聪敏、机警,它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的幸福鸟,深受印度人民的喜爱。在古代印度的梵文书里,称孔雀为"摩由暹"。据文献记载,早在远古时代,印度人民就把孔雀美丽的形象,刻在花坛和器皿上,绣在绸帛上,雕在建筑上,塑在庙宇里。印度古代着名诗人迦梨陀娑,对孔雀高度的评价,尊称为"印度民族之鸟"。 孔雀王的聪慧 印度人民爱把孔雀与神联系在一起,认为孔雀是奇异的鸟,圣洁的鸟。据佛经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说教时,常用孔雀作比喻。

印度关于孔雀的传说故事是,过去有只孔雀王,它有五百只雌孔雀相随。有一天,它看见了一只十分美丽的青蓝孔雀,便抛弃了身边的五百只雌孔雀,去追求这只美丽的青蓝孔雀。从此以后,孔雀王日夜喂养它,形影不离。为给青蓝孔雀寻觅食物,孔雀王被国王的射师捕捉了,这时,孔雀王专心致志为国王的夫人和老百姓治好了病。孔雀王对国王说:"我治好了夫人和老百姓的疾病,国人将我当天神来供养,我决心留下来了,请国王解开我吧!"国王听了,就解开孔雀王,它就展翅飞走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克制贪欲,不然就会殃及其身;同时也赞美了孔雀王的聪慧,以及给人们的幸福。

7.国树

菩提树。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菩提”在梵语中为“大彻大悟”之意。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因此,印度定之为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