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度要改国名为哪般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3108 字 2个月前

一、事件由来

2023年9月5日,《今日印度》等多家印度国内媒体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即将在印度议会上提出将印度国名更改为“婆罗多“(Bharat,音译巴拉特)”,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媒体还称,包括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在内的多位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表示支持改名。

2023年9月9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面前的桌牌用英文写着“巴拉特”,而不是“印度”;他在峰会上用印地语以“巴拉特”的名义欢迎各国领导人。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在向与会来宾发出的宴会请柬中也自称“巴拉特总统”,而不是以往使用的“印度总统”。

二、主要原因

印度媒体称,“Bharat”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或携带”,实际意思为“寻找光明或知识的人”。印度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拉特”,意思正是“寻找光明或知识者”。同时, “Bharat”、“Bharata”或“Bharatvarsha”词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上古部落和许多传说人物都以“婆罗多”为名,源远流长。往世书将“Bharata”描述为“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域”之间的土地。古印度雅利安人时期,曾有一位名叫“巴拉特”(Bharat)的贤明君主。

英文版印度宪法写着:“印度,即巴拉特,应是一个联邦。”印地语版本的这句话中,“巴拉特”一词排在“印度”之前,且宪法其他部分均使用“巴拉特”而非“印度”。

2020年6月,印度曾有人向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更改为Bharat(巴拉特)或Hindustan(印度斯坦,认为印度(India)这个称谓是到英国殖民时期确立起来的,历史相对短得多,同时带有英国殖民的浓厚印迹。而Bharat或Hindustan更反映印度历史传统。其中,Hindustan这个叫法始于莫卧尔时期,是Hindu(波斯语对印度河的称呼)和Stan(古波斯语中“地区”的意思)的组合,但最终被驳回。

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主张使用“巴拉特”这一名称,认为它更符合印度历史,而“印度”一词带有深深的英国殖民主义烙印。这一主张获得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支持。这一党派代表印度教徒势力,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印度人民党2014年开始上台执政以来,已经给一批城镇和道路改名,理由是这些名称与英国殖民统治或伊斯兰教相关。2022年8月,莫迪曾公开呼吁应摆脱一切奴隶制的痕迹。此后,用于运送总统、副总统和总理的专机上均刻上了“巴拉特”的名字。

相比国际上的“印度”,在印度国内,“婆罗多”一词出现在护照、纸币、机构名称等处,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三、更名流程

在印度,修改国名需要通过修改宪法实现。印度宪法有一套严格的修宪程序。该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由总统、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宪法规定,只有当联邦院和人民院各以法定人数一半以上的成员出席,且出席成员2/3以上投票赞成,才能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案通过后,须经总统同意才能生效。通过修宪,就可以为国家重新命名,或删去二者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如果修改宪法、把“巴拉特”定为印度唯一国名,需要分别在印度联邦议会上院和下院获得至少三分之二议员支持。此外,在国际上,更改国名涉及在联合国的顺序、位次,要向联合国提交申请。

不过,印度政府至今没有对是否会着手更改国名表态。印度政府某高级官员透露,改名一说“只是谣传”。据报道,印度政府原计划于9月18日至22日召开一次特别议会会议,但尚未宣布任何议程。外界猜测这次会议将重新为国家命名。

四、主要阻力

即便印度上下对更改国名已经聚集了不小的力量,但此事依旧面临重重阻碍。

第一,是印度反对党的反对。他们认为“印度”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各国都已经深入人心,要让人们重新建立起对“巴拉特”的认同,则有些得不偿失。

第二,穆斯林群体的反对。目前印度人口中有大约2亿穆斯林,他们所信奉的宗教与“巴拉特”所代表的印度教是格格不入的,将成为反对更改国名的主力。

第三,来自外部的压力。作为印度重要邻国的巴基斯坦,素来与印度存在诸多争端。巴基斯坦同样有着民族复兴的需要,再加上巴基斯坦也是古印度文明的真正继承者之一,故而对“印度”这个国名有着更深的感情。就在印度传出更名为“巴拉特”后不久,就有一个名为“南亚指数”的社交媒体账号提出将巴基斯坦更名为“印度”,随后巴基斯坦媒体也开始讨论更名为“印度”的可能性。

总的看,印度此番操作更改国名意图明显,无非就是要摆脱殖民阴影,突显大国地位,为申请入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冲刺。但其困难在所难免,闹剧到底如何收场,是一笑置之、试探外界反应,还是力排众议、成功改名,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