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求贤令

【四】工匠能人

求技艺精湛之匠,能造器物,兴水利,筑城池。凡巧思妙手、能工巧匠者,吾等将厚待之,共谋民生之需,以工兴邦。

【五】商贾贤良

求诚信经营之商,能通财货,利民生。凡精于商道、诚信为本者,吾等将予之优待,以商养民,以富强邦。

凡有志之士,不论出身,不问过往,但凡愿与吾等共赴国难,皆为吾等之良朋益友。吾辈将待之以诚,待之以礼,共图大业,以期恢复大明之盛。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愿天下英雄,共赴义举。

此求贤令,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黎民之福祉。愿诸君共鉴,同舟共济,以期国泰民安。来者请至吾军大营,或遣使至各处义军联络点,吾等将恭候佳音。

看着面前屁股沾了一点凳子边儿,老老实实的坐着,像个小学生的县令。再看看对面坐着的县尉,虽说也是老老实实的坐着,屁股沾了一点边儿,但总有种照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他可能展现自己武人的一面会更好。虽说这年头武人确实毫无地位,在文人面前就是孙子就是了……

张定只能说,就凭人家这表现,这能力,活该人家是县令。里面这些思想,要说县令真是如此想的,张定根本不信。先不说读书人了,就说武人,他能看的起?

就算看得起,知道武人集团对于一个政权的重要性,那商人和工匠绝对是扯淡。

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意味着政府倾向于支持农业而非商业,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受到限制。明朝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在社会地位上给予限制,商人被视为“市井之徒”,其社会地位低于士、农、工等其他社会阶层。

明朝对商人的服饰也有特定的限制性规定,明朝初期的《大明律》对商人的服饰作出了限制性规定,禁止商人穿着绸缎绫罗等高档纺织品,以此来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更别说商人及其后裔通常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这一点杜绝了他们阶级上升的可能,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吗?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逐渐繁荣,这些限制措施有所放宽,商人的地位也逐步提高,但是,在权力面前,他们始终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只能够贿赂官员以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工匠在明朝的社会结构中属于“工”这一阶层。他们通常被编入匠籍,世代承袭职业,并需定期为官府服务。就官员来说,他们也是被压榨的一部分,很多人把他们当做牲畜随意买卖,你会对自己家的鸡鸭鹅尊敬吗?

虽然里面都是些县令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但是确实比较符合张定的想法。虽然张定不会和他说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些事张定是通过他去办的,毕竟他们都是外人,不像县令熟悉本地的情况。

通过这些事情,县令很明显搔到了张定的痒处,这些人当官可能一般般,但是捞钱和猜上司的心理确实个顶个的好手。想想也是,成天不干正事,就琢磨这些东西,能不清楚吗?

“这确实是个聪明人。”张定暗暗想到,果然,能够从这么多读书人里面杀出来,还混上一个县的县令,把同时压服了地头蛇,做了一个实权县令,还是很有手腕和脑子的。

不要以为你拿着上面的红头文件,一个人跑到一个地方,你虎躯一震,下面的人就会五体投地,让干嘛就干嘛。想多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开始不知道你什么成份,会不断的出招试探。

一旦发现你又没关系又没能力,还不会做人,大概率是被架空的料。你有什么办法呢?下面的分全是本地人,他们沆壑一气,一个鼻孔出气,什么瞒着你。就像秦二世六国都快打进咸阳了,人家赵高还告诉他:陛下,天下在您的英明治理下,一片祥和。

明朝权臣严嵩在进入内阁后,通过积极争权和干预其他大臣的上奏事宜,逐步架空了时任内阁首辅翟銮。严嵩的手段包括在向皇帝汇报工作时不征求翟銮的意见,以及干涉文武大臣们的上奏事宜,这些行为最终导致翟銮的权力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