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国伐齐之战中,秦国攻占了之前被齐国占去的陶城,秦昭襄王把这块地盘赏给了魏冉。但是陶城和秦国本土并不交壤,中间隔着魏国和韩国。
秦国在鄢郢之战中大创楚国之后,又将目标转回到魏国。魏国处于合纵的中心,只要灭掉魏国,不但可以连接秦国本土与陶城,还能隔断北边赵国、燕国与南边韩国、楚国的联系,彻底破坏合纵的形式。另一方面,魏昭王在公元前277年挂了,其子魏圉继位,号魏安釐王,趁魏国还没稳定下来,打起来肯定省力多了。
公元前276年,秦昭襄王先派出白起攻打魏国,连克两座城池,魏国挡不住,只好割地求和。这次攻打魏国,魏冉特别上心,毕竟陶城是他的封邑,打下魏国的话,从咸阳去陶邑就方便多了。面对魏国的求和,魏冉不同意,还自己上场,带兵继续打魏国。这次韩厘王倒是挺仗义,派暴鸢带兵救援魏国。但在秦军面前,韩魏联军根本不够看,马上就败下阵来,被斩首四万人。暴鸢带着残兵败将躲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坚守不出。
这里解释下,为什么每次秦军打仗都爱斩首对方士兵。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大力奖赏军功,给了普通士兵晋升的机会,以此激励士兵杀敌。军功怎么计算呢,就已脑袋为单位,砍掉敌军脑袋越多,功劳越多。因此秦国兵打仗,眼里就盯着对手的头颅,把人杀死了还不算,一定要把首级取下带回去领功。在这种制度激励下,秦国兵打仗特别猛。
韩魏联军再次败下阵来,魏冉稍作调整,于公元前274年继续进攻魏国,又砍了魏军四万人,攻占了四座城池才停手。公元前273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这什么情况,韩国刚帮完魏国,魏国为什么要去打韩国?
尹阙之战中,韩国的精锐尽丧,从此只好投靠秦国讨生活。在这之后秦国重点蚕食魏国,经常向韩国借道打魏国,韩国不敢不答应。虽然之前韩厘王救援过魏国,但他也是怕魏国被灭后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如果三晋齐心协力,秦国未必是三晋的对手,但现在韩国已经投靠秦国了,魏安釐王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和赵国结为联盟,先把韩国给吞并掉,再合力对付秦国,就算灭不掉韩国,也要迫使韩国重归三晋联盟。于是魏安釐王派相国芒柳带兵,联合赵军包围了韩国重镇华阳。
华阳在韩国的东北,离韩国都城新郑很近,打这里是因为距离秦国本土较远,秦国要救的话也不方便。韩厘王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派人向秦国求救,秦昭襄王觉得华阳路途遥远,而且三晋还搞内部斗争,那就随他们打吧,自己到时候坐收渔翁之利,于是拒绝出兵。
韩国使者去了一次又一次,秦昭襄王就一句话:“三晋内务我不好插手。”韩相国无奈,只好求在家养病的老臣陈筮出山。陈筮临危受命,前往秦国,他没有去见秦昭襄王,而是直接去找了魏冉。魏冉看陈筮又老又病的,问他:“韩国的事情很着急吗?还专门请你过来。”陈筮说:“不急呀。”
魏冉说:“啥?你这也好意思当使者。你们韩国来了好几拨人求救了,你来了还说不急。”陈筮回答:“韩国急的话就投靠其他国家了,现在还不急所以派我来。”陈筮简单的一句话给魏冉提了醒,如果韩国真的和赵、魏结盟,三晋合一的话就不好对付了。魏冉于是说:“好了,我知道了,你不用去找秦王了,我会请求出兵的。”陈筮走后,魏冉马上去找了秦昭襄王,晓以利害,说服了秦昭襄王出兵救援韩国,这次由魏冉、白起和一名客卿胡阳共同领兵出击。
华阳距离咸阳很远,白起决定闪电出击,让对方措不及防。秦军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急行军,八天左右就到了华阳城下。赵、魏联军根本想不到秦军会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惊慌失措之中被秦军打得溃败而逃,白起发扬了歼灭战的老传统,一口气杀死联军15万人,赵国主将被擒,魏国主将芒柳逃亡。
联军惨败后,赵惠文王又派兵增援,又被秦军打败,被俘虏两万人。白起是个狠人,直接把两万俘虏沉到黄河里活活淹死,但士兵们不开心,因为这两万个脑袋没能拿去领赏。魏国被迫割让南阳求和,这次秦昭襄王答应了,因为赵惠文王决心和秦国对抗到底,他又联合了燕国准备再度出兵救援魏国。秦昭襄王不想太过深入,引起众怒,就让魏冉等人撤军了。
华阳之战中魏国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再次被重创,国力大损,只好和韩国一同导向秦国。韩厘王则在这一年去世,由公子然继位,号韩桓惠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魏国主帅芒柳是田文一手提拔起来的,芒柳的失败也让田文在魏国政坛失势。田文后来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薛逐渐成为了一股中立的强势势力。但田文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争权,齐国趁机联合魏国灭掉了薛。
在五国伐齐之战中,秦国攻占了之前被齐国占去的陶城,秦昭襄王把这块地盘赏给了魏冉。但是陶城和秦国本土并不交壤,中间隔着魏国和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