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15)

江汉朝宗 哺恩堂主 1224 字 2个月前

老妇人及小姐薛子嫣其实早已吃饱,但客人依然在席间和当家人推杯换盏,她们也不便擅自离去,只得面带倦色地在一旁作陪。

三老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这么多年来,他以及他的先辈们一直有着许多的安排与打算,但一直都未曾真正地实施过。

一来先祖薛刚当年离开时有令在先,没有他亲署的命令只能坚守原地,断不允许离开此地;二来他们确实也做过许多的探索,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山路径。

当他从你高祖姥爷那里得知自己的先祖薛刚虽然当年确实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他早就与他所侍奉的唐中宗李显以及他们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一起,灰飞烟灭,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山外的世界早就风云变幻、朝代更替了,而且现在已然是什么中华民国了。

三老就决定,是时候悖弃先祖当年的那道命令了,不能再固守在这弹丸之地了,他们必须与时俱进。

他认为自己这样决定是正确的。

三老从先祖留下的诸多书籍中曾经读到过一本硬黄纸摹写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那书中有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如若一如既往封山锁关,只会让这曾经的十七营、现如今的莲花坪自取灭亡。

他对你高祖姥爷羞于启齿的是,由于多年来的近亲通婚,族中的出生率逐渐降低,而且天生残疾的畸形儿以及生来就是痴傻的智障儿每代都有,越来越多。

一千多人的村子,这类人占到了十分之一以上。

这些残障人士虽然不能劳动,甚至连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都困难,但却都是他们的亲生骨肉。

莲花坪每家每户都有这么一个甚至几个弃之不能养之吃力的“累赘”。

为了不影响村中其它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村里在很早以前就在异地成立了养济院,将这些残障、智障人士集中起来,由专人进行看管照顾。

这是困扰三老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其次是,由于长期禁锢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导致了村民们的多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