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政极为熟悉的黄立极在一旁开口解释,在他看来,皇帝还年轻,可能对官场上办差的一些潜规则不知情。
朱由检点头道:“朕知道官场上的诸多规则,也清楚诸位爱卿为官办差的流程,但是朕想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以往的先例是有地方官府组织百姓进行劳作,例如修建水库,县衙募集百姓后,根据地形挖出许多大坑或疏通水道,这些在局部受灾时运转是没问题的。
但是眼下我国长江以北多有旱情,受灾严重的地区很多,等待赈济的百姓更是数不清,以往靠地方官府组织的办法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拿这次山西清源,交城,孝义等地出现的洪涝来说,当地官府确实组织百姓挖出许多大型蓄水池,还疏通了汾河水道,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这不是大家没有做事,而是做事的方向不对。
这一切的方向不对,所有的努力全白费!”
朱由检边说,边示意王承恩拿出几本册子分发给在座的大臣。
“朕的想法是做出改进,由朝廷牵头,直接组建官营商社,募集百姓组成专门的建筑工程局,对河流,山川,官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良。
这本书中所说的是朕的想法,朕决意组建建筑工程局,每个省都要有分局,由中央直接派出官员进行管理,以此加强劳动效率,同时也能把这类事从地方衙门中抽出,减少地方衙门的公务强度。”
朱由检说着的同时,下方的众臣也在翻看册子。
能在这坐着的都是大明朝顶尖的人才,自然明白皇帝在说什么。
“陛下,您说的这个办法和苏州织造局有异曲同工之妙。”黄立极看完册子后,捋着胡须点头道。
“朕看过苏州织造局的生产情况汇报,把大量的纺织工集中在一起劳动,可以快速产出各种丝绸。
朕就是把这个想法套用到全国范围内,而且可以对大量的受灾百姓进行分流和统一管理。”
“陛下,此法确实可以,但是全国现在实施的工程,大多需要地方衙门配合进行土工作业,所需的砖石物料全都来自于地方,若是集中管理,组织百姓去某地进行大型工程劳作,所需的砖石物料就需要大范围转运,这也是一大难题。”
熟知内政的黄立极很快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朱由检听到这,直接转身从龙案上拿出一张纸。
“朕昨夜在梦中得太祖托梦,得到一份新型建筑材料水泥的配方,朕已经命人实验过,产出的水泥在和水混合后,可以快速风干,且结构坚固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