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佘四海的路走宽了吗?

买活 御井烹香 2787 字 3个月前

别看打从心底反感宗族,在这件事上,他又不得不倚重宗族的代表岳老三来处理了,别的不说,岳老三也不希望闹出事来,更不想要挟买活军什么,他个人素质很好,完全可以去买地谋生,只是在这个位置上被架起来了,不得不为其他更平庸些的乡民代言。佘四海是相信他的诚意的,岳老三绝对有足够的动力来和平解决此事。

他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思路:在广济当地为他们寻找另外的活计。“比如说造船修船什么的……”

但这条路不太好使,湖广道的航运很发达,造船作坊集中在江城三镇处,而且据岳老三说,这一行也被工匠把持,不是山民可以轻易进入的。佘四海咂巴了一下嘴,“这倒是未必,江城的船匠这几年可能都南下得差不多了……嗯,其实按理说,你们也可以南下,南下的日子过得肯定比现在要好得多,至少白饭每一顿都是可以随便吃的……”

他试探性地看了岳老三一眼,想着能不能有这样的好事落在他头上——泼天的政审分,说来就来,这些河工全都愿意去南洋安家……

“南洋!那地方也太远了吧!”

但是,反馈是让人清醒的,佘四海很快从岳老三那里弄明白了这帮河工的诉求:他们倒也不想着长久地干下去,一来,他们要回家春耕,二来春汛起来之后,水利队的行动肯定也是要暂停的,多数会等秋汛结束之后再开始拓滩攻关——这是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除非有一天机器船造出来了,否则水利队就只能在秋末到春初这段时间内干活。所以,河工们想的就是,每年农闲时如果能来用较低的价格包干河工,顺便找个饭辙,他们就很满足了。

至于说移民去南洋,或者是去买地那里……他们的意愿并不高,原因是复杂的,舍不得自家的地,不想背井离乡,有家人牵累,从来没想过脱离宗族,去开展一段完全的新生……更重要的是,既然在家门口包个河工,小日子就能过得很红火的话,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迁移那么远呢?

佘四海不得不承认,这些农工的逻辑是无懈可击的,他更认识到,两湖道这里,真正会去买活军的人,大概也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本就不愿去的人——那些真正的边缘人,从前的伎女男唱,被宗族、官员、地主逼迫得无处容身没有生计的流民,有脑子有胆魄有抱负的人,那些想走的人,哪有走不了的?两湖道坐拥大江航线,叙州到买地的船只来回开个不停,这都多少年了,对买活军怎可能一点都没有认知?想走的人,办法是非常多的,也都走了,留下来的人你想把他们撮弄到买地去,难!至少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水利队干事能做得到的!?但这些人你要完全置之不理,就通知宗族让他们各自回去呢?那也是不行的,这些人身强体壮,吃了几个月的饱饭,而且还在买活军的严格训练下拥有了初步的组织性,还暂时摆脱了宗族的控制,围绕着新的利益团结在一起了。想要通过敏朝县衙去影响他们,是非常困难的,老方法不管用了,只管硬来镇压的话……你手里有兵吗?所以说为什么兴修水利是朝廷的事情,而且河道总督手里都是有兵的,名分地位不到,强行做这样的事情真的太容易出乱子了,这些河工现在是河工,可你要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现成的,把岳老三一推举,这就是一支义军!

和岳老三商谈了大半日,佘四海觉得自己有点技穷了,岳老三的提议,是和广济这里一样分片区,给广济人一片江滩干活,在总工程量不便的基础上,广济河工去的人数多一些,但工钱少要一些,这样虽然蹭饭的人变多了,伙食开销会增大,但工钱方面减少了,大致算下来可能是可以拉平的——如此,佘四海有人做工,而广济河工虽然收入减少,但也达到了混饭辙过冬的目的,两全其美。

当然,这个计划是有漏洞在的,漏洞就是黄冈河工的利益会因此受损,对此,岳老三说得云淡风轻,“黄冈乡亲若是有话说,全由我们广济父老应承!”

这就是要械斗了!佘四海一想到械斗两个字就头疼,他不光是受不了那血肉横飞、震天响喊杀的场面,还受不了这种为了些蝇头小利而打生打死的讽刺感,就像是岳老三的提议一样——那么多广济河工全要跟去黄冈,风餐露宿,住帐篷,心甘情愿一天只做内部规定好的工,把工程量分给大家,只赚一点小钱回去,为的是什么?为的只是能把白米饭吃饱,能度过冬日的这个饥荒——天知道他们视为贵重珍物的白饭,在买地现在有多么的便宜!

实在是让人生气!

佘四海的政治学得不太好,大概他们家的人都是如此,理工科有专才,对人文便非常的钝感,这会儿,他气得不得了却不知道自己在气什么,烦心得在帐篷里转来转去,却迟迟拿不出个主意来:都怪他,之前太逃避了,居然从未好生想过,眼看十日内工程就要结束,他们要转场去黄冈,这个问题却还没有一点儿解决的思路!

难道……真的按岳老三所说的,带人去黄冈,坐视两地的好男儿们,只是为了吃饱饭,在这狗日的世道中过个饱冬,就打出世仇来?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