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郝君书绝赞美味辣椒酱(下)

买活 御井烹香 3884 字 3个月前

这些是郝太太来之前便已经想好的,此时便如实告知,道,“若是原料都有,锅灶也有,那么一日熬个两三大锅,几十斤是不成问题的。不过此物费油,本钱必定是比原有的那些要更高。”

“这是自然的!”诸掌柜对于定价的主张和张宗子不谋而合,“若只是一天几十斤,我这里都能包销掉,这东西油多,可以久储,做路菜也好,平日里做菜调味也罢,都是有用场的。一斤一百五十文——大宗出货的话,少于一百五十文也是不像话的。”

他并没有过问详细的成本,这要靠郝太太自家去算,郝太太扫盲班毕业,算数是做得来的,一听说一斤一百五十文,顿时喜上眉梢,又道,“这会否高了?诸掌柜万勿看在张少爷面子上,做折本生意!”

诸掌柜笑道,“哪里话来?郝太太,你且看今日的报价单罢——”

说着,正好将手里的报价单送到郝太太面前,指点着说道,“今日的油盐酱醋,报价都在上头,除了盐以外,只看这油,一斤便要六十文,油多的酱,如何能不贵呢?”

“再看这酱油,也要十七八文一斤,这还是云县这里,什么东西都便宜,郝太太这个酱,又有油,又有面酱、豆豉酱做底,还有辣椒——辣椒也不便宜呢,一斤要五文,若是晒成干,一斤要十文,这里都是本钱,还有海带泡水,海带干也要钱呀——”

实际上郝太太的本钱,应该是所有原材料加在一起,按配比来计本,只是这些原料,一般都是每日里买一些,价钱随行就市,很不容易算得清楚,此时从报价单上看了各样原材料的价钱,在心底姑且按这些价格计算了一番,便道,“如此,我一斤辣酱的本钱在四十文左右——呀!原来我儿一个月要吃四十文的酱!”

她还有些习惯的心疼:这个价格,若是放在从前叙州那里,自然是很不能接受的,那是连一文钱都要省着花的日子。可在买活军这里,似乎又很无谓了,郝六哥一个月大概能赚九百文的工资呢,而郝家人上工都能吃一顿食堂,这一顿是尽量吃饱的,回家吃的那一顿,往往就是辣酱佐餐,因为来时已是深秋,绿叶菜很快便没有了,便炒个雪里红腌菜,或者是炒个土豆丝,配着稠粥,辣酱拌上小咸菜,郝六哥肚量大,再吃两个便宜的杂面馍馍,便是相当不错的一顿了。

“本钱都要四十文了,郝太太还要费人工去买菜呢。”诸掌柜断言,“一斤一百五十文是不贵的,这样上等的酱料,卖五十文也好,卖两百文也好,客人根本都不在乎,甚至于卖得太便宜了,他还觉得这货太便宜了,配不上他的架子哩!”

“您若是情愿自己劳动,再去雇两个小工来,

我这里一日三十斤包销,那是决计没有一点差池的。若是您不想这样费事儿,那么……或者也能和我们合股——您只管出方子,看着小工做事,尝尝出品的风味,别的事一概不管,便坐收三成的利,每年冬月结算,半点不会拖欠。”

本钱四十文的酱,这里诸掌柜一百五十文收去,一斤便是一百一十文的利,一日哪怕只炒卖给张家的三十斤,这里也有三两银子了,不数日便能凑齐放足手术需要的银子,至于说水泥房也好,郝六哥的婚事也好,甚至于说大了,包船回叙州去接船工也好,在这一个月一百两银子的出息面前,似乎也不在话下了——

有了这生意在,郝六哥还需要赎政审分吗?他们大可以先包船去叙州接人,回来了之后再分期收回路费,还能加收利息,如此细水长流,彼此滋补,便永远都能有船只来往于叙州和云县之间带人——因为带来了船工的缘故,郝家还能加政审分,哪怕便是没有利息的收益,梦寐以求的政审分这不就来了吗?!

而若是选择了和张家合股,那便甚至还要更好,郝太太也不必迈着小脚,辛辛苦苦地去买料、炒料,只需要在工坊里坐定了把关便可。小工炒料,总是比她自己炒要出产得多,若是足够信任张家,每年算下来,说不定收得比自家去做要多更多呢!

谁能想到,一个主妇偶然在家庭厨房中钻研出的酱料,只是被张宗子品尝到了,便乍然间敷衍出了这么一大篇的文章?甚至连郝家人梦寐以求的政审分难题都迎刃而解,郝太太也是晕晕乎乎的,半日方才回过神来——这里诸多关节,有些是郝太太自己想到的,有些则是诸掌柜提到的,至于说政审分的获取,那自然是对此分曾经梦寐以求的张宗子提出来的喽。

诸掌柜还建议郝太太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和张家铺子合作,都先去买活军那里登记商标专利,“若是想要登上报纸做广告,这商标是非得先申请好不可,此外还有配方专利,若是信得过买活军衙门,也还是去登记一下好些呢!”

郝太太也算是有见识、有眼光的人物了,但来到买活军这里以后,仍感到目不暇接,有太多不甚了了的新事物,闻言忙又急切问道,“什么是商标申请?所谓配方专利,又是什么?咱们这日产三十斤的酱料……也能登上报纸做广告吗?”从原本预料中一天卖几斤,一个月卖个几十斤的小本生意,变成如今这样讨论着广告、专利的大手笔,郝太太实在是感到很不可思议。

诸掌柜笑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呀!若是没有广告,这酱料该如何打响名声呢?至于商标、配方专利,那便更简单了,郝太太您请想,这广告这一栏里,有什么货是不标明产地的?譬如这温暖牌毛衣,便注明了是临城县一厂生产,倘若温暖牌这三个字不是商标,没有专利,那么什么人都可以来卖温暖牌毛衣了,报纸又有什么缘故不给他们刊发呢?难道温暖牌三个字,只许临城县一厂用,不许别人用不成?”

“这……难道不是如此吗?”张宗子比郝太太还困惑,“就譬如说甬城港的咸呛蟹,天下知名,似乎往外卖的时候也都叫甬城咸呛蟹,出了一个陈记之后,所谓真陈记、真正正宗陈麻子记等等招贴,更是层出不穷。”

“在买活军这里便是不许的,温暖牌登记专利之后,其余真温暖、温暖心等这类商标,便不可能通过审核。”诸掌柜似乎对买活军很钦佩,“至于配方专利,便更是神乎其神了,往常一家的方子做得好,便要想方设法进行保密,甚至是投献生意给本地大族的做法,在此地完全不必要。只要先将自家的产品和配方在买活军处登记,那么往后的仿制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得一模一样,倘若当真做得一模一样,影响到了你的生意,告诉查实之后,要缴纳天价罚金呢!”

便是张宗子,也听过些怀璧其罪的故事,一般的百姓有了什么秘方,凭此发家致富的不是没有,但更多的便是因此家破人亡,被本地的豪绅大族夺去了生意,哪怕是一栋酒楼,做得喧嚣了,惹来了上头的注意,也有可能从此易手。便是无人惦记这些,商户的经营也不容易,不得不面对同行群起仿制的局面,也全无办法为自己申冤。

民间对此,也是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是什么不好的事。买活军酒楼刚推出什么菜色,仿制者便蜂拥而至,便是一样的道理。以百姓们拥护买活军的程度,倘若他们以为仿制不是好事,断断是不会这么做的。因此郝太太对自己的生意原本没有很高的预期——若是好卖,街坊是一定会来仿制的,而雇佣的小工,倘若不是家里的血亲,过几年辞工之后,没多久也一定会出现口味极其相似的酱料来争夺生意。这种一日三十斤,一斤一百多文的好日子,或许根本就不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