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讲解环节,江辰并没有过多参与,而是由经验丰富的周工全权负责。
他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飞船的各项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让在场的人员都对这艘飞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至此在场众人对载人航天的安全性有了清楚的认识。
当飞船新一轮的测试圆满结束后,空军领导们的担忧也随之烟消云散。
他们看着飞船在测试中展现出的卓越性能,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情,迫不及待地问道
“江教授,电推进发动机能不能在战机上实装呢?”
电推进发动机那强悍的性能确实俘获了空军人的心,它省去了燃料的消耗,而且动力输出更强悍。
然而,江辰却摇了摇头,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果未来能突破微型核聚变技术的话,或许可以考虑在战机上实装电推进发动机。
但目前来看电推进发动机的动力虽然很强,但电力消耗也很大。
如果让我给建议的话,我不推荐给战机运用电推进发动机,得不偿失。”
不过,空军的体温倒是给江辰带来了新的想法。
梦舟号作为一艘科研飞船,其研发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同时太空运输飞船的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这些项目的不断进展,让江辰开始设想,虽然电推进发动机想要在空军战机上应用不现实。
可是太空部队了?
由他主导的航天发展进展迅速,国内太空军的建立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他将这一想法传达给了空军领导们,至于后续如何发展,那就不在他的工作范畴内了。
宇航员选拔工作已经圆满结束,选拔出的预备役很快就迎来了更加严苛、更加系统的训练任务。
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太空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周工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也率领着技术人员对梦舟号进行了全面的内部改良。
考虑到五位宇航员将同时上天,所需的环境支持和生命保障系统都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因此改良工作的难度和要求也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