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张子安的讨价还价:牲口交易的暗流涌动

张子安却显得颇为豁达,摆了摆手笑道:“此事何难之有?明日我便让那几位管事去找甄先生接洽,从即刻起,这三家兵器作坊与两家火药局便由甄先生全权负责。不过,咱们也得把话说在前面,此事需低调处理,账目务必清晰,免得日后麻烦。至于岁额之事,自然分毫不差,按时上缴。”

张子安之所以如此爽快,实则是因为他心中早有计较。这些官营作坊名义上虽归朝廷所有,但实际操作中早已公私不分,各镇各卫私下里转交给私人经营已是常态。加之朝廷拨款有限,若非如此,根本无法维持运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番甄士道主动请缨,不仅解决了牲口交易的燃眉之急,还为他找到了合适的经营人选,张子安自然是求之不得,何乐而不为?于是,这场原本棘手的交易,在几番周旋之下,竟意外地找到了双赢的解决之道。

在阴山北麓经过五日的休整与补给,沈槯率领的部队终于踏上了归途,目标直指大同府。此番行军,较之前几日的紧张与艰难,显得格外顺畅与从容。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因严寒的侵袭,纷纷退入温暖的冬季营地,即便得知大明军队在漠南活动,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集结起像样的力量进行反击,零星的小股骑兵更是不敢轻易挑衅这支经历战火洗礼的队伍。加之从察哈尔营地获取的充足给养,以及沈槯精心设计的马拉雪橇,极大地缓解了将士们在雪域中行军的艰辛,整个队伍以一种近乎悠闲的姿态,穿越茫茫雪原,向着大明的边境缓缓推进。

当队伍接近磨盘山隘口时,这个位于群山环抱中的战略要地,正由大同边军的一个百户所严密把守。清晨的寒风中,两名边军士卒正紧握着长枪,在垛口上执行着例行的巡逻任务。突然,一阵不同寻常的声响自北方传来,虽遥远却饱含力量,宛如千军万马齐声呐喊,令人心生警觉。

“不好,莫非是蒙古鞑子来袭?”一名哨卒脸色骤变,迅速操起身边的铁棍,猛击悬挂在垛口上的方铁板,清脆的警报声瞬间响彻山谷,惊醒了隘口内沉睡的边军将士们。他们匆忙披衣执械,纷纷涌向隘口,准备迎敌。

把总带着一脸严肃,边穿戴盔甲边大声询问情况,面对哨卒含糊其辞的回答,他怒不可遏,直接给了哨卒一巴掌,要求明确答复。哨卒委屈地指向北方,示意把总亲自聆听那奇异的声响。随着声音逐渐接近,变得愈发清晰,把总与将士们惊讶地发现,那并非蒙古人的语言,而是纯正的大明官话,吟唱着:“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不可言喻的豪迈与胜利的气息。

“不是蒙古鞑子,是大明的军队!”把总眉头微皱,随即转为释然,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果然,不久后,一支衣衫褴褛却精神抖擞的军队出现在众人视野中,他们虽形象狼狈,但步伐坚定,士气高昂,仿佛刚从一场辉煌的战役中归来。

队伍最前方飘扬着一面土白色的大旗,虽显陈旧,却异常醒目,旗面上那个暗红色的叉叉标志,虽非大明官旗,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宣告着这支部队的归属与荣耀。这便是沈槯所率的部队,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望着前方那巍然矗立的隘口,沈槯心中五味杂陈。这一路走来,有生死相搏的惨烈,有同袍并肩的温暖,更有对家国天下的无限忠诚与责任。而今,他们终于踏上了归途,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实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大明将士的意志与决心,永远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