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白帝城托孤

再说说黄权投降魏国之后,将领们带着他去见曹丕。曹丕就问:“你现在投降朕,是想效仿陈平、韩信吗?”黄权哭着上奏说:“臣受到蜀帝的大恩,待遇特别优厚,让臣在江北统领各军,结果被陆逊截断了归路。臣回蜀没路,投降吴又不行,所以才来投靠陛下。臣是个败军之将,能免死就很幸运了,哪敢去效仿古人呢!”曹丕听了特别高兴,就封黄权为镇南将军。黄权坚决推辞不受。忽然近臣来奏报说:“有细作从蜀中来,说蜀主把黄权的家属都杀光了。”黄权说:“臣和蜀主是真心相待的,他知道臣的本心,肯定不会杀臣的家人的。”曹丕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曹丕就问贾诩说:“朕想统一天下,是先攻打蜀呢?还是先攻打吴呢?”贾诩回答说:“刘备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再加上诸葛亮很善于治理国家;东吴的孙权呢,能看清虚实,陆逊现在驻扎在险要的地方,又有江河湖泊做阻拦,都很难一下子谋划攻打。依臣看来,在将领之中,没有能比得上孙权、刘备的对手。就算陛下您带着天威去攻打,也看不到有万无一失的形势啊。只能保持防守,等着这两个国家发生变故。”曹丕说:“朕已经派三路大军去讨伐东吴了,怎么会打不赢呢?”尚书刘晔说:“最近东吴的陆逊刚刚打败了七十万蜀兵,东吴上下齐心,又有江河湖泊的阻碍,不能一下子制服他们,陆逊很有智谋,肯定有准备。”曹丕就问:“你之前劝朕攻打东吴,现在又劝阻,这是为什么呢?”刘晔说:“情况不一样了啊。以前东吴多次被蜀打败,他们的气势受到挫折,所以可以攻打;现在他们已经大获全胜,锐气十足,不能去攻打了。”曹丕说:“朕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说了。”于是就带着御林军亲自去接应三路兵马。早就有哨马报告说东吴已经有准备了:让吕范带兵抵抗曹休,诸葛瑾带兵在南郡抵抗曹真,朱桓带兵在濡须抵抗曹仁。刘晔说:“既然他们已经有准备了,去了恐怕也没什么好处。”曹丕不听,带兵就走了。

吴将朱桓,才二十七岁,特别有胆略,孙权很喜欢他。当时他在濡须督军,听说曹仁带着大军去攻打羡溪,朱桓就把所有的兵都派去防守羡溪了,只留下五千骑兵守城。忽然有人报告说曹仁命令大将常雕和诸葛虔、王双,带着五万精兵朝着濡须城飞奔而来。众军都有点害怕。朱桓按着剑说:“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不在兵的多少。兵法上说:客场作战的兵是主场作战兵的两倍,主场作战的兵还能战胜客场作战的兵呢。现在曹仁千里迢迢地赶来,人困马乏的。我和你们一起占据这座高城,南边靠着大江,北边靠着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待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啊。就算曹丕自己来,都不值得担心,何况是曹仁这些人呢!”于是就传令,让众军放倒军旗,停止敲鼓,做出好像没有人防守的样子。

魏将先锋常雕,带着精兵来攻打濡须城,远远望去城上没有兵马。常雕就催着军队赶快前进,离城不远的时候,一声炮响,军旗都竖起来了。朱桓横着刀骑着马飞跑出来,朝着常雕就冲过去。没打三个回合,朱桓就一刀把常雕砍死在马下了。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了好多人。朱桓大胜,得到了好多军旗、兵器和战马。曹仁带兵随后赶到,却被从羡溪杀出来的吴兵打得大败而退,回去见到魏主,详细地奏报了大败的情况。曹丕大吃一惊。正在商议的时候,忽然探马报告说:“曹真、夏侯尚包围了南郡,被陆逊在里面设伏兵,诸葛瑾在外面设伏兵,内外夹攻,所以大败了。”话还没说完呢,又有探马报告说:“曹休也被吕范打败了。”曹丕听到三路兵败的消息,就叹了口气说:“朕不听贾诩、刘晔的话,果然有这样的失败!”当时正好是夏天,瘟疫流行,马步军十个里面死了六七个,于是就带兵回洛阳了。吴、魏两国从此就不和了。

先主在永安宫,生病卧床不起,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章武三年夏四月的时候,先主知道自己的病已经蔓延到四肢了,又因为思念关、张二弟而哭泣,病就更重了,两眼昏花。他讨厌看到侍从的人,就把左右的人都呵斥退下,自己独自躺在龙榻上。忽然一阵阴风吹来,把灯吹得摇晃起来,灭了又亮,只见灯影下面,有两个人站着。先主生气地说:“朕心里正烦呢,叫你们都退下,为什么又来!”呵斥他们也不走。先主起身一看,上面的是云长,下面的是翼德。先主大吃一惊说:“二弟原来还在啊?”云长说:“臣等不是人,是鬼呢。上帝因为臣二人一生都不失信义,都命令我们做神了。哥哥和兄弟们相聚不远了。”先主就拉着他们大哭起来。忽然惊醒了,发现二弟不见了。就叫侍从进来问,当时正好是三更。先主叹着气说:“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于是就派人去成都,叫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人,连夜赶到永安宫,来听受遗命。孔明等人和先主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到永安宫拜见先主,留下太子刘禅守成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孔明到了永安宫,看到先主病危,急忙拜倒在龙榻下面。先主传旨,让孔明坐在龙榻旁边。先主摸着他的背说:“朕自从得到丞相,才有幸成就帝业;没想到朕见识浅薄,不听丞相的话,自己招致了失败。悔恨交加就生病了,快要死了。我的儿子很弱小,不得不把大事托付给你。”说完,泪流满面。孔明也哭着说:“希望陛下好好保重龙体,以符合天下人的期望!”先主用眼睛看了一圈,看到马良的弟弟马谡在旁边,就先让他退下。马谡出去后,先主对孔明说:“丞相觉得马谡的才能怎么样?”孔明说:“这个人也是当世的英才啊。”先主说:“不是这样的。朕看这个人,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不能重用。丞相应该好好考察他。”吩咐完了,传旨把大臣们都召进殿里,拿了纸笔写了遗诏,递给孔明,还叹着气说:“朕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个大概。圣人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很悲哀;人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朕本来想和你们一起消灭曹贼,共同扶持汉室;不幸中途就要分别了。麻烦丞相把诏书交给太子禅,让他不要当作平常的话。凡事更希望丞相教导他!”孔明等人哭着拜倒在地上说:“愿陛下好好休息龙体!臣等一定尽犬马之劳,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先主让内侍扶起孔明,一只手擦着眼泪,一只手握着他的手说:“朕现在就要死了,有几句心腹话要告诉你!”孔明说:“有什么圣谕呢?”先主哭着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做成都的主人。”孔明听完,浑身出汗,手足无措,哭着拜倒在地上说:“臣怎么敢不竭尽自己的力量,尽忠职守,一直到死呢!”说完,叩头都流血了。先主又请孔明坐在榻上,把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叫到跟前,吩咐说:“你们都要记住朕的话:朕死之后,你们兄弟三人,都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不能怠慢。”说完,就让二王一起拜孔明。二王拜完,孔明说:“臣就算肝脑涂地,又怎么能报答知遇之恩呢!”先主又对众官说:“朕已经把孤儿托付给丞相了,让我的儿子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你们都不能怠慢,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又嘱咐赵云说:“朕和你在患难之中,一起走到现在,没想到要在这里分别。你要念在我们的旧交情上,早晚照顾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朕的话。”赵云哭着拜倒说:“臣怎么敢不尽犬马之劳呢!”先主又对众官说:“你们这些官员,朕不能一个一个地嘱咐了,希望你们都自己爱惜自己。”说完,就驾崩了,享年六十三岁。当时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后来杜甫有诗感叹说:“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之后,文武百官没有不悲痛的。孔明带着众官护送先主的棺木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把棺木安放在正殿里。举行哀悼仪式之后,打开遗诏宣读。诏书上说:“朕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只是拉肚子;后来又生了其他的病,大概好不了了。朕听说人到了五十岁,就不算夭折了。现在朕已经六十多岁了,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只是挂念你们兄弟。你们要努力啊!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才能让人信服;你们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效仿。你们和丞相一起做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不要懈怠!不要忘记!你们兄弟要努力追求显达。这是朕最后的嘱咐!最后的嘱咐!”群臣读完诏书。孔明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请立太子为皇帝,来继承汉朝的正统。”于是就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年号为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把先主葬在惠陵,谥号是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对群臣进行升官奖赏,大赦天下。

早就有魏军探听到这个消息,报告到中原。近臣奏报给魏主。曹丕特别高兴,说:“刘备已经死了,朕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为什么不趁着他们国家没有君主,起兵去攻打呢?”贾诩劝谏说:“刘备虽然死了,肯定把孤儿托付给诸葛亮了。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肯定会全心全意地扶持嗣主。陛下不能仓促地去攻打。”正在说话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从大臣的队列里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趁着这个时候进兵,还等什么时候呢?”大家一看,原来是司马懿。曹丕特别高兴,就问司马懿有什么计策。司马懿说:“如果只派中原的兵,很难取胜。必须用五路大军,从四面夹攻,让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没办法救援,然后才能图谋。”曹丕就问是哪五路,司马懿说:“可以写一封信,派使者去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用金银财宝贿赂他,让他发动辽西羌兵十万,先从陆路攻打西平关:这是一路。再写一封信派使者带着官职诰命和赏赐,直接到南蛮,见蛮王孟获,让他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从西川的南边进攻:这是二路。再派使者到东吴去交好,答应割让土地,让孙权起兵十万,攻打两川峡口,直接夺取涪城:这是三路。又可以派使者到降将孟达那里,发动上庸兵十万,向西攻打汉中:这是四路。然后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带兵十万,从京兆直接出阳平关攻打西川;这是五路。总共五十万大军,五路一起进军,诸葛亮就算有姜子牙的才能,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呢?”曹丕听了特别高兴,马上秘密地派遣四个能说会道的官员做使者前去;又任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直接去攻打阳平关。当时张辽等一班旧将,都已经被封为列侯,都在冀、徐、青和合淝等地,防守关津隘口,所以就不再调用了。

小主,

蜀汉后主刘禅自从即位以来,有很多旧臣生病去世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凡是朝廷的选拔制度、钱粮、诉讼等事务,都听诸葛丞相的裁决。当时后主还没有立皇后,孔明和群臣上奏说:“已故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很贤惠,十七岁了,可以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就接纳了。

建兴元年秋八月的时候,忽然有边境的报告说:“魏国调了五路大军,来攻打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攻打阳平关;第二路,是反将孟达,发动上庸兵十万,侵犯汉中;第三路,是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攻打峡口进入四川;第四路,是蛮王孟获,发动蛮兵十万,侵犯益州四郡;第五路,是番王轲比能,发动羌兵十万,侵犯西平关。这五路军马,特别厉害。”这个消息已经先报告给丞相了,丞相不知道为什么,好几天都不出来处理事务。后主听了大惊失色,马上差近侍带着圣旨,去宣召孔明入朝。使者去了半天,回来报告说:“丞相府的人说,丞相生病了,不出来。”后主更加慌张了;第二天,又命令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到丞相的卧榻前,报告这件大事。董、杜二人到了丞相府前,都进不去。杜琼就说:“先帝把孤儿托付给丞相,现在主上刚刚登上皇位,就被曹丕五路兵马侵犯边境,军情紧急,丞相为什么推说生病不出来呢?”过了好久,门吏传达丞相的命令,说:“病稍微好了点,明天早上到都堂议事。”董、杜二人叹息着回去了。第二天,很多官员又来到丞相府前等候。从早等到晚,又没看到丞相出来。官员们都惶惶不安,只好散去。杜琼进宫奏报后主说:“请陛下亲自到丞相府去问计。”后主就带着很多官员进宫,向皇太后启奏。太后听了大惊失色,说:“丞相为什么这样呢?这是辜负了先帝的委托啊!我应该亲自去。”董允上奏说:“娘娘不能轻易去。臣料想丞相肯定有高明的见解。先让主上先去。如果丞相怠慢了,再请娘娘到太庙中,召丞相来问也不迟。”太后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后主亲自坐车到相府。门吏看到车驾来了,慌忙拜倒在地迎接。后主问:“丞相在哪里?”门吏说:“不知道在哪里。只有丞相的命令,挡住百官,不让随便进去。”后主就下车步行,独自走进第三道门,看到孔明独自靠着竹杖,在小池边看鱼。后主在后面站了好久,才慢慢地说:“丞相过得安乐吗?”孔明回头一看,是后主,急忙扔掉竹杖,拜倒在地说:“臣罪该万死!”后主扶起他,问:“现在曹丕分兵五路,侵犯边境,情况紧急,相父为什么不肯出府处理事务呢?”孔明大笑起来,扶着后主进入内室坐下,奏报说:“五路兵马到了,臣怎么会不知道呢,臣不是在看鱼,是在思考问题呢。”后主说:“那该怎么办呢?”孔明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兵马,臣已经都让他们退回去了。只有孙权这一路兵马,臣已经有了退兵的计策,但是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做使者。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所以正在仔细思考。陛下何必担心呢?”

后主听了,又惊又喜,说:“相父果然有鬼神都难以揣测的计谋啊!愿听退兵的策略。”孔明说:“先帝把陛下托付给臣,臣怎么敢有一点怠慢呢。成都的官员们,都不懂得兵法的精妙之处,就是要让人猜不到,怎么能泄露给别人呢?老臣早就知道西番国王轲比能带兵侵犯西平关;臣想马超他家世代都是西川人,向来很得羌人的民心,羌人把马超当作神威天将军呢。臣已经先派人星夜快马加鞭,送檄文让马超紧紧守住西平关,再埋伏四路奇兵,每天轮换,用这些兵力来抵御:这一路就不用担忧了。

还有南蛮孟获,他带兵侵犯四郡,臣也飞传檄文让魏延带领一军,一会儿从左边出去右边进来,一会儿从右边出去左边进来,用这个疑兵之计:蛮兵只靠着勇猛,他们心里多疑,如果看到疑兵,肯定不敢前进:这一路也不值得担忧了。

又知道孟达带兵出汉中;孟达和李严曾经是生死之交;臣回成都的时候,留李严守永安宫;臣已经写了一封信,就装作是李严的亲笔信,让人送给孟达;孟达肯定会推托生病不出兵,从而让军心懈怠:这一路同样不用担心了。

还知道曹真带兵侵犯阳平关;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可以坚守,臣已经调赵云带领一军守住关隘,并不出去交战;曹真要是看到我军不出来,不久自己就会退兵了。这四路兵都没什么可忧虑的。臣还怕不能完全确保安全,又秘密调关兴、张苞两位将领,各自带领三万兵,驻扎在重要的地方,作为各路的救应。这些调兵遣将的事,都没有经过成都,所以没有人知道。

只有东吴这一路兵,不一定会行动:如果看到四路兵胜利了,川中形势危急,肯定会来攻打;要是四路兵不行,怎么会肯行动呢?臣料到孙权想着曹丕三路侵犯东吴的怨恨,肯定不会听他的话。虽然是这样,还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直接前往东吴,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们,那就先让东吴退兵;那四路兵,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只是还没有找到能去说服东吴的人,所以臣才犹豫不决。哪里劳烦陛下亲自前来呢?”

小主,

后主说:“太后也想要来见相父。现在朕听了相父的话,就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孔明和后主一起喝了几杯酒,然后送后主出府。众官员都围在门外,看到后主脸上有喜悦的神色。后主告别了孔明,坐上御车回朝廷了。众官员都疑惑不解。孔明看到官员之中,有一个人仰着头大笑,脸上也有喜悦的神色。孔明一看,原来是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在是户部尚书;是汉朝司马邓禹的后人。孔明偷偷让人留住邓芝。众官员都散了之后,孔明请邓芝到书院里,问邓芝说:“现在蜀、魏、吴三国鼎立,想要讨伐其中两国,统一中兴汉室,应该先攻打哪个国家呢?”邓芝说:“依我的愚见:魏国虽然是汉朝的逆贼,但是他们势力很大,很难一下子动摇,应该慢慢地谋划;现在主上刚刚登上皇位,民心还没有安定,应该和东吴联合,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消除先帝时的旧怨,这才是长久之计啊。不知道丞相您的意思是怎样的呢?”孔明大笑说:“我已经想了很久了,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今天才找到啊!”邓芝说:“丞相想要这个人做什么呢?”孔明说:“我想要派人去和东吴结交联盟。您既然能明白这个意思,肯定能够不辱使命。出使东吴的任务,非您不可。”邓芝说:“我才能浅薄,智慧不够,恐怕不能担当这个任务。”孔明说:“我明天奏明天子,就请伯苗您走一趟,千万不要推辞。”邓芝答应之后就退下了。到了第二天,孔明奏准后主,差遣邓芝前往东吴去游说。邓芝拜别之后,就向着东吴出发了。正是: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至于邓芝这一去结果如何,那就得看下文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