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得救

黄有德信中说,他们在到达真定州边界的景县后的第一天晚上就遇上了刺客,好在汉王的护卫训练有素,汉王并未受伤,不过随行的二公子沈珺为了保护王爷,被刺客伤了肩甲,汉王怒不可遏,亲自领兵追杀刺客。这一路他和大公子骑术见长,二公子受了伤,他们帮不了其他什么忙,只有凭着一腔热血跟随汉王的军队一同追逐刺客朝沧州北地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的结尾,黄有德又说,他联系上一位曾经在漕帮混迹的勇士,现在是一位赏金猎人,他正帮着打听掳劫父亲的水匪的底细。舅舅也已经到达青县,青县的县令正好与外祖父是同科,愿意协助舅舅营救父亲。

汉王追杀刺客,他俩一个商人,一个账房,追去有什么用?

沧州北地,青县不就是靠在沧州北地么!

显然这刺客不是真正的刺客,汉王也不是真正的追杀刺客。

又有赏金猎人和青县的县令协助帮忙,如此,救回父亲也就指日可待了,徐婉渐渐放心下来 。

唯一诧异的是,沈珺居然跟随汉王一路,还受了伤?她记得梦里跟着汉王出兵抵御代王的可是沈澈,没想到现实里倒变成了沈珺。

也不知是真的伤了肩甲,还是汉王需要儿子受伤这个名头?

总之,算起来,他又间接的帮了她一次吧!

人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慢,特别是对于徐婉,自从收到父亲被劫的消息后,她每天,要么不睡,要么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认真努力的抄写佛经,她觉得父亲遇险,是她直接造成的,她无法亲自前往青县救父,那就只有诚心抄写佛经来祈求佛祖的保佑。

转眼到了五月,徐婉的诚心换来了美好的结果,大哥的书信第一次传回,信的内容只有几句话,张氏拿着信件反反复复看了许久,最后喜极而泣,原因无他:父亲得救了!

徐婉的这位大哥,人厚道,话不多,所以出发这么久他一封信没给家里寄,一方面是他知道黄有德一直和徐婉通信,另一方面是未救回父亲,他不知道信里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母亲,所以索性不写,直到救回父亲,他才给家里报了平安,但也只有几句话概括。

相比大哥简单的几句话,黄有德写给徐婉的这封就详细多了。

汉王的大军追刺客追到青县,招了县令来问话,得出青县水匪猖獗,但他们匪亦有道,只要过路商船交了保护费就会放行,这种掳人行径,还是第一次。汉王根据县令和黄有德找寻的那位赏金猎人提供的信息,又派了暗卫前去打探,得出这批水匪,与去年白河县的水匪可能是同一批人。

当初白河县有逃掉的漏网之鱼,没想到居然又组织了一批人到了青县落脚。

当即,汉王召集谋士,制定了救人剿匪的策略方案。

一边派人与水匪谈判,花钱赎人,一边派人潜伏进水匪窝,暗中保护徐敏旭。两天后,就在水匪以为又能大赚一笔时,汉王的大军围攻水匪窝,这一次水匪一个都没逃脱,被汉王一网打尽了。

徐家的货船依然完好的停泊在离水匪窝不远的水湾里,上面的货物茶叶、丝绸都已经被水匪销赃,只有竹盐因为没找到销路,还留在货船上。

黄有德这封信发出的时候,汉王已经折回景县,徐敏旭则带着竹盐继续北上,为免在受水匪之险,汉王还派了亲兵与徐敏旭一道护送货船。

当初同徐敏旭一起被掳的一位管事和两位护卫,他们也都安然无恙和徐敏旭一起救了回来。其余船夫和劳工多多少少受了些伤,他们当时就在青县租了一家农房,养伤的养伤,打听东家消息的打听消息。张家舅舅赶到青县后,联系上他们后,也并未让他们回汉城,一方面担心他们回来走漏徐家家主被劫的消息,另一方面营救徐敏旭也多些人手。正好徐敏旭要继续北上,他们便继续跟着东家同去。

至于他们和舅舅一行人,已经坐了小商船从水路回程。

徐婉看完信后,彻底放心下来,父亲化险为夷,徐家虽折了些货物,但比起梦里大哥被劫的那次,已经好上许多倍了。

等到徐婉的三本佛经抄完,已经进入六月,原本需要一年才能抄完的佛经,徐婉只用了两个半月,可见她有多拼。

仿佛是对她没日没夜抄写佛经的回报,徐敏旭回城的消息终于传回徐宅。

这一天张氏、徐婉、徐慧和徐峰都到城门口迎接徐敏旭,她们把马车停在城门口的一侧。徐慧徐峰年纪小,心中盼望着父亲,索性在婢女的伺候下出了马车,站在城门边上一直伸头垫脚、望眼欲穿的朝官道上望。张氏和徐婉倒还能保持镇定,不过也不时掀开帘布张望。直到挂着徐家徽记的黑漆齐头平顶马车一阵骨碌碌的向城门驶来,母子俩也忍不住激动下马车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