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画舫外·对楹联

作为一位穷苦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的朱元璋,怎会做出如此优美的一副楹联呢?其实朱元璋是有寓意的,而且最起码还是三个。

其一,安置流民。

元末烽烟四起,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对此,朱元璋深有体会,因为自己手下那帮兄弟几乎清一色都是流民。

流民没饭吃,没地方住,将来还是会造反,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朝廷在秦淮河畔带头办妓院,可以有效带动全国各地兴办妓院之风,从而安置大量的流民,尤其是那些女性流民。

除了妓女、老鸨外,同样还需要不少的服务人员,这都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其二,筹钱。

洪武二年是啥情况?大明刚建国不久,此时的大军正在北上,和蒙元的残余势力正在做最后的决战,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

而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就算已经采取了鼓励农耕、与民休养的政策,但时间太长,等不及,所以就想到了自己开妓院这么个法子。

这样做的好处是无成本,来钱快,能够大量吸纳民间资本,实在是高。

朱元璋的这招应该是跟春秋时期的管仲学的,他虽说大字不识几个,但别忘了,其身边的能人异士一堆。

其三,报仇。

《明实录》曾记载过洪武二年的一道命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

啥意思呢?

就是规定逛妓院者必须只能是商人,如果朝廷官员胆敢前往,严惩不贷,就连“媒合之人”都要处罚。

自己可以拉人,别人就不行,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

其实不然,朱元璋和谁有仇?不是陈友谅、张士诚,也不是蒙元统治者,而是商人。

在朱元璋看来,不管是哪个朝代,农民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怪不到蒙古人头上,更怪不到陈友谅等人身上。

这些都是商人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