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宋应星、毕懋康、王徵等,皆住在半山腰的研究所周围。
研究所外又单独设了一道围墙,而且大门口有专门值守的士兵,两道围墙皆有士兵不间断巡视。
由于此地距离西山大营很近,十万近卫军以轮值的形式,重重保卫着制造总局的里里外外。
而制造总局的大门就更气派了,尤其是大门上的那一块巨大的牌匾。
牌匾上书‘大明皇家制造总局’八个烫金大字,笔力苍劲有力,乃是张世康请崇祯老哥亲自执笔写就的。
为了突出皇家的威仪,张世康还让崇祯老哥在字的右下方,按上了玉玺的印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制造总局大门外,也有士兵看守,只有亮出制造总局腰牌者,才可以准许放行。
不过负责安防的近卫军士兵,对进进出出的大明匠人态度都很恭敬,这都有赖于张世康的宣传工作做的好。
张世康时常告诉近卫军的将士们,只有制造总局研制出更厉害的武器,他们在战场上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赢得战斗的胜利。
在此之前,不论是大明的匠人还是士兵,几乎都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
如今不论是大明的军人还是匠人,地位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士兵也知道张世康说的是实话,正是因为制造总局的匠人们搞出了遂发式火铳和大口径铜炮,才造就了对流寇的压倒性胜利。
而制造总局的匠人们心里也清楚,他们与大明的将士互相依存,当他们研制和改进出来的东西为大明的中兴提供了支持,该有的奖赏都会有。
就比如因为研制和改进火器被封伯的茅元仪和毕懋康,以及诸多因为改进其他兵器受到重赏的其他匠人。
总之,全部进入制造总局的匠人们,脸上全是对未来的期许,干劲儿十足。
半个时辰后,大部分的匠人都已经将家当放入分配好的房子来,并来到了位于制造总局中间的空地上。
这是一处类似于军营校场的地方,设计之初,便是为了方便日后制造总局召集全体匠人训话,或者开会和其他庆典。
张世康身着蟒服站在高台之上,他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匠人,脸上带着笑意对众人道:
“我等了一年多,总算是等到了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