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穆王命楚伐徐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207 字 2个月前

词曰:

古淮畔,徐君德厚,偃王仁善。施教亲民不倦,轻徭薄赋无怨。望境内、祥和盈九畹。重农桑、岁岁仓满。更礼教传扬民风暖,千家乐和婉。

长叹。霸权何忍惊乱。叹武力相侵,兵戈起、战火纷飞散。嗟圣主心忧,仁德难展。但留典范,怀赤诚、青史英名长灿。

岁月悠悠越千年,思良政、令人追缅。意难尽、篇中情不断。念过往、德化苍生,伟业存,光芒永照忠义岸。

夏朝初年,天下初定,政权更迭之际,风云变幻。夏启与伯益争权,最终夏启杀了伯益。然而,为安抚伯益后人,夏启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若木自此建立徐国。

徐国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风雨,逐渐发展壮大。周成王时期,徐国国君一时糊涂,参与了武庚叛乱。鲁侯姬旦受周天子之命,挥师伐之,徐国在这场战争中大败,无奈投降。鲁侯姬旦仁德宽厚,准许徐国继续保有诸侯之名。

此后,经过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徐国渐渐复兴,至徐偃王时期,已呈繁荣昌盛之态。徐国地域广袤,达五百里之阔,周边割地而朝者竟有三十六国之多。其军力日益强盛,甚至有超越大周之势。

大周王宫,庄严肃穆。一日早朝,天子姬满正襟危坐于龙书案前,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道:“今徐国壮大,军力强盛,若其反叛,大周将如何应对?”朝堂之下,群臣交头接耳,一时之间,气氛紧张。

祭公出列,恭敬行礼道:“大王不必担忧,大王为天下共主,德被四海。若有诸侯反叛,攻伐大周,那些忠心耿耿的诸侯势必会率军来勤王,护我大周周全。”

大将军南宫寒紧接着上前,抱拳道:“大王,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徐国这样国力强大的诸侯,不仅我们会有防范之心,其他诸侯也不会任其肆意发展。我们可以命令其它大诸侯,去征讨徐国,这样一来,既可削弱徐国,也能让那些大诸侯在战争中损耗实力。”

姬满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大喜道:“大将军此计甚妙,但不知哪路诸侯可与徐国一战?”

南宫寒略一思索,朗声道:“大王,臣以为楚国可与徐国一战。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且楚君素有野心,若能借此次机会让楚国与徐国相互争斗,于我大周有益无害。”

姬满频频点头,道:“将军之言令寡人茅塞顿开。”随即转头看向祭公,“祭公,寡人命你前去宣旨,命楚国伐徐。”

祭公领命而去,一路快马加鞭,直奔楚国。

楚国宫殿内,楚王熊胜接到周天子的旨意,陷入沉思。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能战胜徐国,不仅能在周天子面前立下大功,更能扩大楚国的势力范围。但徐国的强大也让他心中有所忌惮。

熊胜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不应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以免损耗楚国实力;有的则认为这是楚国崛起的绝佳时机。

楚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臣们交头接耳,观点不一,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这时,文臣里大夫芈铮神色肃然,手捧笏板,稳步出班奏道:“大王,臣以为,此战我们避无可避。若我们不伐徐国,定会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我们若退缩不前,天下诸侯便会视我们为软弱可欺,群起而攻之。如今天下数十诸侯,各自拥兵自重,以我们一国之力,实难抵挡这汹涌而来的各方势力。到时,我们楚国恐有灭国之危!若我们主动征讨徐国,即便眼下会损兵折将,但只要保住根基,以后总有机会恢复元气,重振国威。”

芈铮的话语掷地有声,在朝堂之上回荡。楚王熊胜坐在高位之上,神色凝重,目光深邃地审视着殿下的群臣,心中反复权衡着芈铮的谏言。他深知,楚国的命运此刻正悬于一线,任何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良久,楚王熊胜微微颔首,沉声道:“芈爱卿所言有理,寡人决意征讨徐国。”随后,他目光扫向武将班列,高声问道:“哪位将军愿带兵攻打徐国?”

话音刚落,武将班中芈乾挺身而出,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一身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芈乾出班奏道:“臣愿带兵攻打徐国,以解大王燃眉之急。定不辱使命,为楚国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其声如洪钟,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熊胜大喜,从王座上站起身来,朗声道:“芈将军,寡人予你十万兵马,三日后点将出发。务必凯旋而归!”

芈乾恭敬地一躬身,高声应道:“臣遵旨!”那声音中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楚王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