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向何庄:“军师,你也说说。”
何庄点点头:“陛下,大明律法,不可违反。实际情形,也不可不考虑。”
“正如巡抚大人、总督大人所言,平南王确实对朝廷有大功。只不过,这两年,自保之心、狭隘之心,过于重了。”
“臣估计,平南王号称百万大军,实则,主力不过前五营,精锐,最多有十余万兵马。”
“后五营,不过是投降过来的贼军,或者一些依附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他即使有反叛之心,也无足够的粮草、军饷,决无反叛之实力,也就无反叛之可能。”
“陛下只需发放恩田、不给粮饷,其士卒得恩田,而无粮饷,定然思归家种田,顷刻离散。”
众将眼睛一亮,齐齐看向何庄,都投去了钦佩的目光。
白旺麾下,号称襄阳小张良的陈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乱世,你有多少粮饷,就有多少兵马。你有百万大军,就得筹措百万大军的粮饷。收一些乌合之众,有何用?徒费粮饷尔!
皇帝陛下给恩田,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恩赐。
对于一众无田无地的乌合之众,得了恩田田契,若无饷银可拿,那么,心里头天天想的,可都是自己的恩田,打仗的心思,谁敢有呢?
崇祯笑着,走上前来。
开口道:“何爱卿。”
“臣在。”
“宁南王老骥也,早无当年的雄心壮志,朕入川,兵精将猛,无须武昌军。”
“立即统计楚王、湘王、襄王的土地田亩,全部作为恩田,赏赐宁南王麾下将士。”
何腾蛟有些犹豫:“陛下,楚王的土地田亩,或被平南王麾下将官瓜分,该如何处之?”
崇祯冷冷一笑,眼神中,透出了帝王独有的杀气:
“李明睿。”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