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法务科

果然下午的会议上,守成的人占了大半,邱玉玲没有参与讨论,最后负责拍板,顺便挑了一些技术骨干,并要求每人带两名徒弟,出发滨城。

“既然这是大家的意见,那就按此推行,给你们两年的时间,把本事给咱学回来……”

大家都比较满意这个结果,等于两个方案,他们厂长都很认可,并且邱玉玲以此为点,点名表扬了这次参会的中高层领导的责任担当。

“另外,我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公布,从去年我就一直在物色法务团队以及涉外科室,现在京市那边有回话了,下个月初给我们调来两名专业人士……

大家有认识的,或者亲戚朋友家的小孩,好学的,愿意进咱们枣花厂先锋队的,尽管推荐上来……”

这样不拘一格的要人和给大家指标,还是头一回。

陆泗这边开玩笑的问,“厂长,必须是年轻人才行吗?我有个朋友……”

邱玉玲点点头,补充了一句,“不一定必须是年轻人,大家有人都可以推荐。”

其实还是桑教授那边的人脉,他推荐了两名自己曾经的学生。

信上把对方的生平履历写的一清二楚,知道邱玉玲的为人,包括他们下放以及如今的境况都有描述。

邱玉玲这边又给上面打的报告,分析、阐述,才辗转把人要到手里。

本来如果不是她怀孕,她是打算亲自去把人给接回来的。

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如今只能提前打点好对方的仪程,让对方不因为放弃了京市的优渥,而选择了枣花产生遗憾。

其实邱玉玲大可以等到改革开放后再逐步挑选专业对口的人才,这事儿如何推进,也是在她心里思量了许久的。

最终她还是决定宜早不宜迟,厂里的工人尽管不知道未来走向,但对他们厂长时不时的丢一颗雷的事情,见怪不怪之余,也多少有点儿好奇的。

邱玉玲顺势解释,“咱们科研团队研发的小型农机,马上就要用到这些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