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比任何劝说都有用。
顾长萧只信岁岁坐守大后方,他才能放心地带兵去救长安。
锦岁认可了这个决定,因为她也不相信燕地士族!除了燕家,其它十五州都是墙头草。
现在与北疆贸易这么红火,在很多士族看来戾王就是压制他们的。
没了戾王,他们就能随意让百姓农转工,随意扩大作坊,剥削人力。
再说长安,顾长萧带着鱼油过去,打跑胡人不成问题。但之后呢?
誉王一听胡人跑了,带兵调头回来,要登基称帝怎么办?
所以顾长萧打跑胡人还有一场内战要打,边城得持续给他送兵力、粮食、武器。
与其让锦岁跟他同去战场,留在边城坐镇更重要。
很快顾长萧把边城几个核心人员都喊了过来,确定季姑娘留守边城,程榆立即要求随王爷出征。
顾长萧同意了,程榆的主要作用不是打胡人,而是后面对付誉王。对付朝廷百官和士族,这方面程榆的脑子比锦岁都好用。
黑虎、寒星等黑羽营将士全部都去,还有西北军更是全员武装,他们对付胡人有经验。
只给锦岁留了一千亲卫,其他的都是亲兵。
顾长萧带着五千骑兵先行,寒星带着三万步兵随后。便锦岁估计,这三万人到了长安也是跟誉王打。
她知道胡人的作战方式,都是抢完就跑,但他们烧杀抢掠比鞑子更甚。
特别是对欺压了他们多年的大夏,肯定想把长安屠烬更烧城,一泄愤恨。
时间不待人,早一会出发,就能多救很多百姓。
当着李恒等官员的面,顾长萧正式宣布,他要解救长安,驱除胡人,边城主事人是未来的王妃,季姑娘。
听到未来王妃这个称呼,李恒的胡子要是不害,估计他自己会当场拔掉几根。
燕九的表情几变,却什么也没说,只拱手应道,唯王妃之命是从。
锦岁对顾长萧这个说法也没意见,她不矫情,她一不是女官,二不是权贵,单凭一个季老大的身份,凭什么让官吏听她的?
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身份,她管边城都不好管。而王妃就是正合适的身份,王爷出征,王妃留守,谁都没有意见。
虽然她还不是王妃,但戾王亲口说的,她是未来的王妃,再把令牌给她,那她就有管理边城的权力。
就这样,顾长萧带着大军奔赴长安,锦岁留守边城。
凌爷爷停了东区的工程,道观和书院的建设都延后。
所有熟工巧匠全部调到军工部,其它工坊暂时关停。
火药、鱼油、刀枪、铠甲、马料、军粮、药品这些是目前生产最重要的。
但跟北疆的贸易不能关停,那样会激起士族的反抗,并且锦岁也不想让边城成为孤城。
她跟李恒和燕九商议,请他们多派人来边城,负责北疆贸易的事,她人手不足。
李恒自然愿意,燕九更不必说,直接住到了边城来。
锦岁则住进了王府,因为更方便官吏往来议事,李林风和锦安暂时都不去少年营,留在她身边跑腿。
凌爷爷又去了流民营,他要帮孙女看着底层百姓的反应,怕有人在基层挑事,他这个道长可是很得百姓信任的。
锦岁又给流云写信,让他在北疆那边盯着点,别一看胡人入侵长安,巴特尔也想趁要分一杯羹。
到进修顾长萧面对的就是胡人和北疆两支强敌!等他把敌人打跑,誉王再不要脸地出来摘胜利果实,多气人啊!
锦岁熬夜写的土改策略再一次搁浅,但她知道,如果这一次顾长萧在长安取得胜利。
那这份土改就不是针对燕地的了,而是针对全国。
当然,如果顾长萧败了,那这份计划就彻底成废纸,大夏也将亡国,这片土地将进入最少百年的乱世之中。
锦岁第一次真诚地恳求神灵,请保佑,一定要让顾长萧大胜。
她在边城忙着做好后援,而顾长萧也是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长安。
路上遇到不少从长安逃出来的百姓,打听到长安的情况,没逃出来的人更多。
胡人已经占领了长安城,他们确实没有打算再继续南攻,只想抢空长安城,不论财物还是粮食。
当然,也会抢一些奴隶回去,而带不走的就是烧!
顾长萧想到化为一片黑土焦烟的旧边城,不敢想像如果长安城变成那样,大夏将会是什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