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三五个月时间,姜承乾就已长成五六岁小孩的模样。
不止能言能行,还能识字看书,经史子集,无一不晓。
帝乙和陈貂寺对此也早已经见怪不怪,反而认为这种“夙慧天成”,乃是上古圣王的征兆。
对姜承乾也是悉心教授,将帝王心术、权谋手段和治国方略都倾囊相授。
在这过程中,姜承乾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配合着元神出游的见闻,逐渐掌握的大秦内外的情况。
而且常有惊人之言,将自身的感悟与前世的记忆结合,提出各种看似“异想天开”,仔细琢磨却又让人拍案叫绝的想法。
就连帝乙和陈貂寺这一对秉国数十年的老狐狸,都不由得为之惊叹。
如此经过几个月的铺垫,姜承乾果断开启了“摊牌模式”。
这一日,帝乙照常给姜承乾授课,结束后问道:“君儿今日,可有不解之处?”
姜承乾沉吟片刻,道:“今我大秦,如日中天,可谓盛极。”
“然盛极必衰,帝父御极六十六载,国富民强,可为何不除三害,以延我大秦国运呢?”
这话一出,帝乙眼中出现好奇,心中却有几分不忿。
他自诩文治武功,皆不逊于历代帝主,更是将大秦国势,推至如日中天的程度。
怎么到这小孺子口中,就变成了“盛极而衰”、“三害妨国”了呢?
就算你是圣王之兆、天帝之姿,在治国理政这一块,总不能比我御极天下六十六载更厉害吧。
念及于此。
帝乙面色寡淡道:“何为三害,君儿可否说来我听?”
姜承乾闻言却并未急着开口,而是作出了沉吟思考的姿态。
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若是帝乙心中不快、心生抵触,他就算说出花来,也很难让对方接受。
所以还不如镇之以静,给予帝乙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说服对方。
果不其然。
帝乙一看姜承乾沉静认真的模样,心中的不忿顿时消散。
反而有一种自我反省的心理,迅速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我常教君儿要有虚心纳谏的心态,绝不可刚愎自用。”
“怎么轮到自己的时候,却连一句逆耳的话都听不得了呢?”
“难道是我御极益久,果真已生骄矜之心?”
就在帝乙自我反省的时候,姜承乾终于开口了。
“儿臣有三不解,还请帝父赐教。”
姜承乾语气诚恳,“近百年来,漠北蛮夷元气渐复,号称百蛮大国,屡屡犯我北僵。”
“我大秦既是国富民强,又有武安君这等大秦军神在朝,何不挥师北征,执漠北狼主于帝父御前谢罪呢?”
这话一出,帝乙顿时松了口气:就这?就这?
我还以为你有何等高见呢,原来也不过如此嘛。
小孺子,就让帝父给你上一课,让你知晓为何“你帝父永远是你帝父”吧。
这样想着。
帝乙做出谆谆教诲的做派,“君儿你有所不知,漠北局势,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狼主所在的犬戎,仅仅只是漠北一部,还有西夷、东胡、楼烦、匈奴、鲜卑等百蛮诸部,与犬戎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