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彭金辉院士,彝族,1964年12月出生于云南景东。
景东彝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
景东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彝族自治县、弥渡县相连。
景东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属于西南夷地,汉晋隶于益州郡和永昌郡。
南北朝至隋时为濮子部地。
南诏先后设开南节度和银生节度,其治所开南城在今文井镇开南、银生城在今县城。
大理属银生节度的开南、威远之地,后改属蒙舍镇。
元至元十二年(1275)先设开南州,隶威楚路军民总管府,后升为景东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为州,属楚雄府;十七年(1384),重升为景东府。
二十三年(1390)设景东卫,隶云南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设流官掌印同知;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设景东直隶厅。
1913年裁府改县,景东仍称直隶厅,隶属云南巡按使腾越道尹。1915年改隶普洱道尹。
1950年成立景东县人民政府,属普洱专区。
198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东人文底蕴深厚,是羌彝文化、百越文化、南诏文化、傣族土司文化、中原文化、普洱茶文化交融之地,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景东文化。
景东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
如清朝大臣罗含章,他本姓程,后改姓罗,历任广东封川知县、南雄直隶州知州、惠州知府等职,在任上积极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清末年间着名历史人物刘崐,字玉昆,号韫斋,道光八年优贡生,十二年乡试中第二名举人,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出生地解码
彭金辉院士出生于云南景东,这片土地在文化、教育、自然环境等方面,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景东是羌彝文化、百越文化、南诏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之地,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彭金辉院士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自幼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和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与接纳能力。
这也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为他日后在学术研究中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奠定了基础。
景东是彝族自治县,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彭金辉院士作为彝族子弟,深受这种民族精神的影响,在面对科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时,他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毅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景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无量山、哀牢山等山脉纵贯全境。
这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激发了彭金辉院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这种对自然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为他日后投身科学研究,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冶金等领域的探索埋下了种子。
尽管景东在教育资源等方面可能相对有限,但这种环境反而激发了彭金辉院士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
他深知教育对于改变命运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景东,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学术成就。
院士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