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从河南林州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化学工程专家张锁江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426 字 1个月前

院士出生地

张锁江院士,196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

林州市现为河南省所辖的一个县级市,由安阳市代管。

林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安阳市西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

林州东临安阳县、鹤壁市淇县;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西靠太行山脉,与壶关县、平顺县接壤;北与涉县隔漳河相望。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

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林州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近现代,林州人民为了改变缺水的状况,修建了红旗渠,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也成为了林州的一张名片,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望大海,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出生地解码

张锁江院士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可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林州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可能培养了张锁江院士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包容和理解能力,使他在科学研究中能够以开放的思维去探索和创新。

林州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红旗渠,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种精神在林州地区广泛传承,对张锁江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林州可能在教育资源上与一些大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当地对教育的重视为张锁江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学习,培养了张锁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为日后的深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身边的同学和伙伴们都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这种竞争氛围激发了张锁江院士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为日后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林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艰苦,这种成长环境锻炼了张锁江院士的意志品质,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品质。

在科研工作中,这些品质帮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院士求学之路

1982年9月,张锁江考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本科,1986年7月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张锁江考入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获得化学硕士学位,

1991年4月,张锁江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师从韩世钧教授,1994年3月毕业并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求学之路解码

张锁江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张锁江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的本科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化学专业基础。

河南大学有着严谨的教学传统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这使他系统地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初步的科研思维,为后续的深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张锁江在河南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习阶段,让他在化学领域进一步深入钻研,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的学习,使他能够独立开展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锻炼了他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张锁江进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浙江大学是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张锁江师从韩世钧教授,使他接触到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