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从安徽宿松县走出来的科学院院士、着名纳米科学家李亚栋

院士之路 钩藤草 3075 字 1个月前

宿松中学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有助于李亚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等。

这些习惯和能力在他后续的学习和科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6年,李亚栋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本科学习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化学专业知识教育,对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他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安徽师范大学的化学系拥有一定的科研氛围和教学资源,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李亚栋可能参与了一些基础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验课程,这使得他初步接触到了科研工作,培养了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亚栋在博士期间的导师是着名无机化学家钱逸泰院士。

师从名师为他提供了优质的学术资源和指导,钱逸泰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李亚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李亚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以《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的毕业论文,入选 2001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表明他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使他的学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他日后成为院士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经验。

从中学到本科、再到硕士和博士阶段,李亚栋的学习经历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

每个阶段的学习都为他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使他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提升,李亚栋接触到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也越来越优质。

他有机会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使得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宽,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院士从业之路

1986年,李亚栋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两年。

1991年以后,李亚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8年以后,李亚栋在清华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李亚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李亚栋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会士。

2022年6月,李亚栋开始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从业之路解码

李亚栋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两年,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李亚栋需要将复杂的化学知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使得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专业内容。

这种能力在日后的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分享以及指导学生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学教学的对象是处于知识基础积累阶段的学生,这促使李亚栋重新审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

通过教授基础课程,他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基础学科对于后续科研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对基础的重视贯穿了他的科研生涯,为他在无机化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亚栋从 1991年开始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这一阶段是他学术体系逐步构建的关键时期。

科大有着严谨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科研底蕴,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资源。

在这里,他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参与科研项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博士期间,他师从着名无机化学家钱逸泰院士,这是他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机遇。

钱逸泰院士的指导和影响使他在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专业,为他日后的科研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大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学术成果,为他在学术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以后,李亚栋进入清华大学工作,这里拥有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学术资源。

清华大学的化学系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能够为他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与国内外顶尖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

这些资源的支持使得他的科研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成果也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李亚栋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后,他有机会组建自己的学术团队,培养和指导年轻的科研人才。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他的科研项目的开展,也为他的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通过指导学生,他能够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思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