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章节 ☣第149章 刘宏登基,朱桢病危

大明仙赋 一道启玄 2603 字 3个月前

——书接上回——

刘志驾崩后,太后窦妙临朝摄政,策立刘宏为帝。后来窦太后之父窦武因谋杀宦官被诛,窦太后被迁往南宫,刘宏亲政成为了东汉的第十二位皇帝。

刘宏是刘炟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因父亲、解渎亭侯刘苌早逝,故刘宏世袭解渎亭侯的爵位,母亲为董氏(董太后)。

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刘宏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刘宏初登大宝,皇城内外风云际会,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新之气悄然弥漫。

而皇太后窦妙,身着华服,端坐于金銮殿上,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她身旁,陈蕃与窦武并肩而立,随着一声令下,大殿之内气氛骤然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宦官苏康、管霸,这两个昔日权倾朝野、祸乱朝纲的奸佞之徒,被押解至殿前,他们的面容苍白而绝望,眼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命运的恐惧。

窦太后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有力,宣布了对二人的处决令,瞬间,大殿内外一片哗然,随后是长久的沉默,紧接着是压抑不住的欢呼声,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为这一正义之举而颤抖。

“天地清明,人鬼欢喜。”

百姓们奔走相告,街头巷尾,无不洋溢着久违的喜悦与安宁。

而窦太后,深知此番作为背后离不开陈蕃的鼎力支持,遂颁布旨意,正式委任陈蕃为辅政大臣,与父亲窦武并肩作战,共谋汉室中兴之大计。

二人不负众望,即刻着手广开才路,遍寻天下英才。

一时间,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一众在党锢之祸中饱受摧残的士人,纷纷被召回京城,他们的到来,如同春风化雨,为死气沉沉的朝廷注入了勃勃生机。

朝堂之上,辩论之声此起彼伏,每一场辩论都充满了智慧与激情的碰撞,仿佛每一句话语都能激起历史的涟漪。

士人们或慷慨陈词,或引经据典,誓要扫除一切阻碍,重振汉室雄风。

而窦太后、陈蕃与窦武,则如同这艘巨轮上的舵手,引领着它穿越重重迷雾,向着光明的未来破浪前行,天下之士,无不想望太平。

刘宏即位由太后窦妙摄政,窦妙身着繁复华丽的太后服饰,端坐于龙椅之侧,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冷漠。

窦妙身旁,几位女尚书身着特制的官服,虽面容清秀,却难掩那股因权势而生的锋芒毕露,她们低声交谈,似乎在密谋着什么,偶尔抬头望向陈蕃,眼中满是挑衅。

陈蕃,这位历经风霜、刚正不阿的太傅,身着素净朝服,立于群臣之首,面容严峻如铁。他深知,今日之举,关乎社稷安危,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响彻整个大殿:“太后!宦官干政,乃亡国之兆;女尚书设立,更是违背祖制,扰乱朝纲!臣恳请太后,即刻诛杀朝中所有宦官,罢黜女尚书之职,以正视听,安天下之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群臣或低头不语,或面面相觑,皆知此事非同小可。窦妙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刀般射向陈蕃,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陈太傅此言差矣,宦官与女尚书皆是哀家之臂膀,助哀家处理国事,何来扰乱朝纲之说?陈太傅莫非是忘了,哀家才是这大汉朝的实际掌舵人?”

窦武在一旁,见状不妙,急忙上前一步,欲要缓和气氛:“太后息怒,陈太傅也是心系社稷,一时情急。但臣以为,朝中之事,当以和为贵,何必急于一时?”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妥协,显然对当前的局势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然而,陈蕃并未退缩,他直视窦妙的双眼,眼中闪烁着坚定与不屈:“太后!宦官之祸,古已有之,不可不防!女尚书之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必将引起天下大乱!臣身为太傅,岂能坐视不理?今日,臣便是拼得一身剐,也要为这大汉朝的将来,讨一个公道!”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死寂,窦妙的脸色阴晴不定……

建宁元年,八月,

侍中刘瑜,夜色深沉时分,独坐书房,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与坚毅的脸庞。窗外风声呼啸,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助威。他提笔蘸墨,每一笔都重若千钧,字字句句,皆是对太后窦妙深沉的忧虑与迫切的劝谏。

信中,他以星辰异象为引,言辞恳切而又不失锋利:“星辰错缪,天象示警,非但自然之异,更是社稷之危。望太后以大局为重,速速关闭宫门,隔绝奸佞,以安朝纲。”

信毕,刘瑜密封其函,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随即,他秘密派遣心腹快马加鞭,分别将密信送至窦武与陈蕃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