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京师阅兵

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是这类人,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多尔衮就是让吴拜和曹振彦把事情办了,需要什么支持就找他要,就一个目标,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像崇祯那样,动不动就要干涉下面的决定,因为多尔衮也是带兵打仗之人,深知皇帝在深宫大院内,对于前线局势的掌握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放权是最基本的操作。

就像后世的运输大队长那样,恨不得前线打仗,他在后面写信让前面的机枪阵地平移五米,这种微操大师躲在后面指挥前线,焉能有不败之理。

听到多尔衮问话,曹振彦立刻解释道:“奴才回殿下的话,既然是从头开始建立一支新式军队,那奴才以为,就要摒弃一切旧式思想,不仅是武器装备,在人员编制上也需要进行革新,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军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这样更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多尔衮饶有兴趣道:“哦?说说看。”

曹振彦道:“以往,我们是三百人为一个牛录,一千五百人为一个甲喇,但是在实际作战之中,再结合奴才去前线考察的情况,奴才以为,在正面有一定规模的对战中,敌军往往是以一千人为一个营进行行动,所以我们牛录这个单位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用处,作战之时还是以一千五百人应对为好,毕竟我们的火器比他们还有些差距。”

多尔衮点了点头,这个他知道,当初曹振彦就说对方的火器非常犀利,看起来不像是人力能造出来的,但目前京师军械局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汤若望他们还在研究,关键是,你调集人手来日夜打磨,不是不能造出一模一样的火铳,汤若望他们也曾经拼了命非要仿制一杆出来,可是集合军械局之力,花费大半个月才弄出来一杆,结果一开火,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跟兴华军的火铳性能差了不少。

他们哪里知道,兴华军的火铳都是用蒸汽机打造初步,工匠再精修而成的,公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能做到性能出众。清军这边完全手工仿制,肯定不能百分百仿制出来,而且大半个月才弄出来一杆不合格的产品,这要是大规模制造,产量小得可怜,根本不适应大规模装备军队的需求。

所以,曹振彦当初才退而求其次,毕竟鲁密铳的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早在嘉靖年间,朝廷就曾经组织过一年生产一万杆的行动。到了现在,生产工艺更加成熟,只要把所有生产线都用来生产鲁密铳,一年不说多,两三万杆只是等闲。这样虽然性能差一些,但是可以用数量来压到兴华军。

曹振彦见多尔衮理解,又道:“所以我们以一千五百人为基本单位,奴才称之为标营,标营之上,以三千人为一个集团,形成协营,协营之上再设镇营,一镇五个协,共计一万五千人。以汉军镇为例,有炮兵一协,火铳兵三协,辎重辅兵一协,共计五协人马。”

吴拜补充道:“满蒙这边跟汉军的区别就是在将炮兵协营换成了骑兵协营,骑兵不装备弓箭,而是装备两杆手铳和一杆短管的鲁密铳。”

多尔衮道:“这倒是很有新意的编制,如此以来,我军一镇兵马足足一万五千人,听说兴华军一旅三千人,那么我一镇就抵得上对方五个旅了。”

多尔衮盘算了一下,按照曹振彦这么说,汉军一镇,满蒙一镇,两镇兵力合计三万,这在清军当中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

多尔衮又问道:“那火铳装备怎么样了?”

曹振彦道:“目前汉军因为先建立,所以已经全部装备完毕。炮兵配备火力共计二百门,步兵全部装备鲁密铳,辅兵则装备普通鸟铳。当然,为了应对近战,每个人还装备军刀一把。这个我们参考了西洋军刀和倭刀以及明军战刀的样式,设计出一款较为轻便的,不同于顺刀的腰刀,方便将士们使用。”